笛韵传情奏响同心曲

笛韵传情奏响同心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4 19: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2日至14日,“笛韵同心 铸梦中华”沙依巴克区笛箫音乐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成功举办。活动以竹笛艺术为纽带,通过精彩纷呈的现场演出与深入浅出的专题讲座,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不仅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鲜活的艺术活力。

笛声飞扬,演绎时代华章

7月12日16时,音乐会首场演出在悠扬的笛声中拉开帷幕。活动特邀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悦领衔的8人演奏团队,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盛宴。在为期两天共四场的演出中(12日、13日下午16:00及晚上21:00),青年演奏者们技艺精湛,曲目风格多元,充分展现了竹笛艺术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创新。

青年演奏者们各展所长:郭宇扬以《三五七》《鹧鸪飞》《雪意断桥》等经典曲目,淋漓呈现竹笛的丰富表现力;王一诺通过气息控制和音色变化诠释《楚颂》慷慨悲壮的情感;夏天与王一诺合作的竹笛二重奏在钢琴伴奏下巧妙融合,带来别具一格的听觉享受;王也则运用飞指技法,一曲《山村迎亲人》在北派风格中透出清新时代气息。

“初次来到新疆,观众的热情令人感动,希望大家能感受到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演出结束后,郭宇扬表达了他的欣喜。本次系列演出累计吸引观众千余人次,真正实现了“以乐会友、以艺传情”,让观众在悠扬笛韵中深切感受到竹笛艺术与新疆这片热土的深情共鸣。

乐理交融,启迪艺术新思

7月14日上午的音乐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新疆艺术学院吾买尔江·阿木提老师以《笛声里的新疆风情——十二木卡姆与新疆地区民歌中的笛子演奏特点》为题,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艺术分享。阿木提老师不仅系统讲解了新疆特色音乐中笛子的独特表现方式,从木卡姆的复杂节奏到民歌的优美旋律运用,更进行了生动的现场示范,让听众直观领略到新疆笛乐的魅力。

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听众们围绕传统竹笛与新疆竹笛的演奏技巧异同、笛子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等话题踊跃提问。中国音乐学院竹笛专业研究生夏天在聆听后深有感触:“吾买尔江老师的讲解和演奏非常震撼。他让我看到,新疆笛乐与国内其他城市笛乐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深深植根于地方语言与文化,有着相通的艺术根基。特别是十二木卡姆中的鼓手如同指挥的核心角色,以及吾买尔江老师示范曲目《春天》演奏中,新疆竹笛通过在笛头巧妙开孔模拟鸟鸣(口笛效果),实现音效创新而不换乐器,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未来希望能在演奏中融入更多个人感悟和韵味。”现场学员还与打击乐老师互动体验手鼓演奏,实现了深度的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

“无论是竹笛的婉转悠扬,还是木卡姆的热情奔放,音乐始终是我们心灵相通的桥梁。”吾买尔江·阿木提老师的话语引发了现场阵阵掌声。陈悦教授也表示,期待这美妙的旋律能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情系新疆,共谱团结新篇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更是深化新疆与国内其他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领队陈悦教授介绍,此行得益于中国音乐学院拔尖人才资助项目的支持。“新疆一直对我充满吸引力,这里不仅有令人向往的美食美景,更有热情好客的人民以及给予我们鼎力支持的各界朋友。”

笛韵渐远,情谊长存。这场跨越千山万水的音乐之旅,以艺术为媒,深深联结了各族人民的情感。沙依巴克区文化馆副馆长邢曼丽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场音乐会,激发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悠扬的笛声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以文化‘小舞台’演绎民族团结‘大文章’,共同奏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汉玉佼)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