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杏干”变身“金疙瘩”——疏附县巴格大叔合作社的木亚格杏致富经

“小杏干”变身“金疙瘩”——疏附县巴格大叔合作社的木亚格杏致富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4 09: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塔什米力克乡位于新疆喀什疏附县城西南,坐落在美丽的帕米尔高原脚下。在6村巴格大叔合作社的晾晒场上,社员们正忙着分拣杏子,一片繁忙景象。“以前村民在路边零散晾晒的杏干卖不上价,由公社统一晒干后,现在成了‘金疙瘩’!”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驻塔什艾日克村工作队副队长陈克雄笑着说。

龙坤澜 摄

从“路边摊”到标准化,晾晒场正在盘活传统产业。木亚格杏和色买提杏是疏附县的特产,这两种古老的树种在新疆已有千年种植历史,其中木亚格杏更是被誉为“杏中之王”。但长期以来,农户分散晾晒导致品质参差不齐,好果子卖不出好价钱。

2018年,中国电信援建的标准化晾晒场落地塔什米力克乡,巴格大叔合作社成为首批受益者。“钢架晾晒架防雨防尘,杏干色泽金黄,价格翻了好几倍!” 陈克雄介绍,合作社现在年产高品质杏干50吨,产值超200万元,累计带动1367户脱贫户增收。

在乡村振兴方面,合作社的全部职工均为当地农民,且绝大部分为少数民族,真正让当地人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

龙坤澜 摄

2025年,中国电信追加200万元投资,为塔什米力克乡打造数字化晾晒房和物联网管理系统。“传感器监测温湿度,在云端就能控制通风,杏干再也不怕发霉了。”技术员阿斯姆古丽·约麦尔操作着新设备。

溯源系统是另一大亮点——扫描二维码,从种植到销售全程可查。“消费者吃得放心,我们的杏干卖到了全国!” 陈克雄掏出手机,展示着电商平台的订单。

木亚格杏在当地相传是阿凡提的“智慧干粮”,如今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合作社社员巴柯▪麦麦提敏算了一笔账:“种出的木亚格杏,合作社来定期收购,鲜杏每公斤可卖到15元左右,我家8亩地收入总共5万元”。

龙坤澜 摄

从靠天吃饭到标准化生产,从“提篮叫卖”到扫码溯源,巴格大叔合作社的实践证明:传统农业嫁接现代科技,就能蹚出共同富裕的新路子。正如木亚格杏的千年传说,这份“甜蜜”正在续写新篇章。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龙坤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