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的"种花人":戍边民警李柏的十年公益路

戈壁滩上的"种花人":戍边民警李柏的十年公益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8 10: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清晨,当阿拉套山的第一缕晨光刺破戈壁夜幕,新疆博州哈日布呼边境派出所的灯光依然倔强地亮着。三级警长李柏的指尖在键盘上跳跃,这不是案情研判,而是一份特殊的“助学名单”。屏幕上,4个孩子的照片与成绩单整齐排列:陕西榆林的孤儿天赐(化名)、内蒙古牧区的初中生其其格(化名)、江西山区的高中生小芳(化名)……这是他坚持了10年的“第二战场”。

李柏和红十月爱心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一起探望全国劳模白小英

“我出生在河北保定一个小乡村,父母虽然不富裕,但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李柏回忆道。这颗公益的种子,早在他童年时期就已种下。2014年,刚入伍的他拿到人生第一笔30000元津贴,他先是给家里寄去28000元后,用剩下的钱为云南28名小学生买了新书包。

“当时偶然间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云南有个山区的孩子们生活较为困难,就萌生了想要资助他们的想法。”李柏回忆道。

李柏在指挥室里接线。

“他每次挑选捐赠物品时的样子像在给自家弟弟妹妹选礼物。”战友李帅虎说,李柏总能在批发市场蹲半天,最终选出质量最好的物品寄往其他地方。“山里孩子费鞋费书包”,这句朴实的话语,贯穿了他长达十年的公益之路。

不久后,李柏通过线上公益组织开始了"一对一"助学。陕西榆林的孤儿天赐(化名)成为他长期资助的第一个孩子。这个由奶奶抚养长大的男孩性格内向,但每次通话,天赐奶奶洪亮的嗓音总是充满希望:“天赐考上重点初中了!”“天赐又进步了!”

听着中国好人 洛·次布尔令的事迹,李柏竖起了大拇指。

办公桌抽屉里,李柏珍藏着一箱手工挂面的照片,那是天赐奶奶寄来的礼物。李柏说:“天赐奶奶的手工面是相当好吃。”

十年间,李柏的资助名单不断延长:内蒙古牧区的其其格(化名)、贵州山区的小芳(化名)......每个月,他都会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助学。

“公益不是施舍,是生命的平等对话。”然而这些公益活动,李柏没有告诉过战友,一直是自己一个人在默默奉献。2021年,同事张鹏飞偶然间发现了李柏的“秘密”。“当时张鹏飞就说,这么有意义的事,你怎么不叫上我们?”李柏回忆道。

李柏带着学习用具探望他的长期结对对象穆斯丽娜·达娃江。

2022年3月,在派出所党支部的支持下,由数十位党员民警组成的红十月爱心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以前李柏一个人默默做好事,现在我们一群人跟着他做好事。”同事李帅虎说。服务队成立三年来,在这座边境小镇上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服务孤寡老人、资助困难学生达1300人次。每年,他们都会根据学校需求精准捐赠物资——缺书包时捐书包,缺衣服时捐衣服。

2023年,李柏利用休假时间,跟其他志愿组织在西藏那曲组织线下活动。当数十个藏族孩子用汉语齐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时,这个曾在零下30度雪地潜伏的硬汉,用冻僵的手指拼命抹起了眼泪。"他们的歌声像雪崩一样扑过来。"李柏这样形容当时的震撼。后来才知道,孩子们为这次见面,每天放学后跟着支教老师练发音。

穆斯丽娜·达娃江在窗口挥手道别李柏。

最让李柏欣慰的是看到受助孩子的成长与改变。2024年秋天,李柏的微信突然弹出视频邀请。屏幕那头的天赐穿着大学校服,背后是"电气工程学院"的牌子——这个他曾资助7年的男孩,如今已能自食其力,更是考上了“211”大学。更令人动容的是,天赐的微信头像换成了"志愿者"的标识(logo),朋友圈里全是线下组织志愿活动的照片。"李叔,我现在也能帮助别人了!"男孩的话语里带着自豪。

穆斯丽娜小朋友是李柏捐助的本地孩子,正值小升初时期,她在感谢信背面画下一棵红柳:"李叔叔,我要像您一样,当沙漠里的种花人。"

当被问及公益是否是富人的专利,李柏翻出月捐记录:2019年100元/月,2025年200元/月。“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才是公益的主力军”,他笑着展示“红十月”的账本上密密麻麻地捐款记录,最近一笔是派出所厨师捐的20元。

李柏和红十月爱心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们收到了孩子们亲手写的感谢信。

10年,百余个孩子,近10万元捐款。这些数字在慈善的宏大叙事中或许微不足道,但正如李柏所说:"戈壁滩的梭梭草,一棵能固定十方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棵梭梭草。”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李柏和他的“红十月”用最朴素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公益不在聚光灯下,而在那些被需要的角落里;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楠登 于苏甫·艾尼)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