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多么的振兴亮点多,(哎)亮点多。下面我们就来把重点说重点说(呀),你听到了心里乐(呀)……”新疆阜康市滋泥泉子镇树窝子中心村,文化大院里,不时传来阵阵悠扬的曲调,这是他们正在为即将演出的第24次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专场排练。
艺术团有50余名成员,每逢节日便为乡亲们带来文化志愿服务,深受当地群众喜爱,颇有名气。团队中不乏一批能人……7月,新疆财经大学实践团走进滋泥泉子镇树窝子中心村的文化大院聆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杨政品:三代传承,曲艺扎根乡土
在滋泥泉子镇树窝子中心村的文化大院,一位头戴草帽、身穿蓝色衬衫、皮肤黝黑的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77岁的杨政品——阜康市博格达(新疆曲子)艺术团的创始人与领航者、树窝子文化大院负责人,亦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作曲者与伴奏高手。
杨政品的家族与新疆曲子有着不解之缘,奶奶与父亲都是小曲艺人,在家庭的熏陶下,开始接触学习这门艺术,成为了家族中的第三代非遗传承人。谈及与新疆曲子的缘分,杨政品眼中闪烁着光芒:“新疆曲子把陕西、甘肃那边的曲艺和西北民歌都揉在一起,又加上咱们新疆各民族的特色音乐,就这么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味道。我打小听奶奶和爸爸哼这些调调,早就在心里扎根了。”
杨政品自7岁起就开始学习新疆曲子戏。在学习过程中,他遇到了种种困难,从一开始的“不着调”到反复打磨唱腔和表演姿态,正是这份对曲艺的执着与热爱,让他在漫长的学艺路上不断突破自我。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这门艺术,2018年,他牵头成立了博格达(新疆曲子)艺术团。
在杨政品的带领下,艺术团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走遍了社区、乡村、学校,传播新疆曲子的独特魅力。他们的演出深受群众喜爱,每场演出后,总有不少被曲调打动的农民群众自愿加入团队。从最初的2人发展到10人、30人……如今团队成员已达50余名,吸引了来自阜康市、乌鲁木齐市、玛纳斯县、吉木萨尔县等地的众多小曲子爱好者。作为团队核心,杨政品亲自培训新成员,从伴奏技巧到表演细节都手把手传授经验,使团队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杨政品的辛勤付出也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2015年举办的首届全疆戏曲表演大赛中,他荣获了优秀伴奏奖。他创新改编的《客栈奇缘》在昌吉州比赛中屡获佳绩,连续斩获二等奖,更在乌鲁木齐市中老年人艺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李桂兰:艺术团“大管家”,事事操心事事成
“来来大家快进来坐”。文化大院副团长李桂兰一边热情张罗着实践团就坐,一边“点单”,“玉玲上去唱你擅长的曲子《毛主席的辉煌》,不要紧张放轻松唱……” 从团员的上场顺序、曲目选择,演出时的穿着、站姿,到排练时的一个眼神示意,李桂兰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有她在,我们排练演出都特别安心,什么都不用操心。”团员梁玉玲说。这份细致入微的组织能力,让她成了团队公认的“大管家”。
退休后,她看到杨政品沉浸于新疆曲子的世界,婉转的旋律与深情的唱词深深地吸引了她。李桂兰鼓起勇气,从零学起,每天清晨,都会练唱,复杂的曲调曾像难以跨越的鸿沟,让她手足无措。好在杨政品耐心,逐个音纠正,她咬牙坚持。日积月累,她从对曲子一窍不通的“素人”,成长为多次登上重要舞台的演员,并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担任副团长。
李桂兰知道,好曲子要“唱出去”。她不仅是台前的演员,更是幕后的“金话筒”和“宣传大使”。她的微信群是团队最活跃的“信息枢纽”——“今晚七点大院排练!”“周末惠民演出,地点在文化大院,欢迎大家来看!”“大家帮忙转发一下”她的手机提示音总是响个不停,一条条演出信息从这里发出,再由成员们二次传播,总能吸引众多村民闻讯而来。她坚信“酒香也怕巷子深”,总是想方设法让新疆曲子更贴近百姓生活,走进社区、乡村,甚至主动联系学校进行表演和讲解。“新疆曲子是咱们宝贵的非遗,我们要把它唱响、唱热,让更多年轻人感兴趣,才能把这门艺术一代代传下去!”李桂兰充满干劲儿地说道。
李金城:以歌为笔,唱响党的好政策
“文化是社会软动力,民间团体来助力。大力宣传正能量,和谐社会念党恩。政府心系人民安,安全出行记心间……”。在文化大院,75岁的李金城正满脸笑意清唱着自编的歌曲《新农村路上把歌唱》。
“大半辈子都在为工作奔波,退休后终于能拾起年轻时的爱好。”李金城回忆道。刚退休时,他常到文化大院散步,结识了一群“歌友”。随着对音乐的感知愈发细腻,他萌生了一个念头:用歌词记录党的政策和乡村变迁。“写歌是我的爱好,赶上好时代,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编、一直唱!”李金城说。
平日里,李金城除了读书看报,便沉浸在创作中。他将党的好政策、乡村新变化编成词曲,用快板、二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演。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绿水青山”到“共同富裕”,他的作品总带着泥土芬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的关怀。”李金城说。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他深感报告中的新思想、新目标振奋人心。于是,他与团长杨政品坐在一起,逐字逐句研读报告,从中汲取灵感。他们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文化繁荣的内容,巧妙融入曲子词中,用悠扬的曲调、生动的歌词,展现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过数日努力,这首《二十大报告指航向》新疆曲子终于成型。在文化大院里,艺术团首次登台演唱,赢得了乡亲们的阵阵掌声。大家纷纷表示,这首曲子不仅好听,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力量,为未来的生活指明了方向。
在博格达(新疆曲子)艺术团,像杨政品、李桂兰、李金城这样的老艺人还有很多。他们将悠扬的唱腔与二胡、三弦等乐器的旋律交织,在文化大院的月光下排演新调。当75岁的李金城拉动琴弦,那颤巍巍的音符正落进无数个等待被唤醒的老戏台……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苏力坦·图尔荪麦麦提、穆耶赛尓·亚生、努尔萨古丽·肉孜、叶西彭措、叶然·杜达尔、刘佳楠、任玟企、马娴 、贺翔宇)
(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课堂——“发现·记录大美新疆”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