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新疆和田7月4日电 新疆墨玉县雅瓦乡寄宿制学校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挥汗如雨。作为北京市重点援疆项目,这座投资5500万元、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正在拔地而起。教学楼、宿舍楼、完备的配套设施……蓝图正一步步化为现实。
墨玉县雅瓦乡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是北京教育援疆深耕和田大地的生动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教育援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累计投入80亿元援疆资金,实施教育项目500余个,如同润物春雨,在昆仑山北麓浇灌出教育现代化的蓬勃新绿。
戈壁起新楼:铺就家门口的求学路
六月的和田,塔瓦库勒乡崭新的塑胶操场上一片欢腾。和田县塔瓦库勒乡中学首届“京和同心”艺术节正火热进行。身着彩裙的维吾尔族女孩伊丽米努尔·麦麦提托合提,与同学们翩翩起舞《石榴花开》。她眼眸闪亮,望向身后橙白相间的崭新教学楼:“感谢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我们一定努力,做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少年!”
这所北京投资1.44亿元建成的寄宿制初级中学,结束了当地孩子动辄往返170公里求学的艰辛历史。一所学校,不仅是矗立在戈壁上的建筑,更是希望的灯塔,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
和田县教育局副局长、北京市援疆干部刘胜文感慨道:“看到乡镇孩子不再为求学长途跋涉,能就近享受现代化教育,这份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就是我们援疆人最大的欣慰!”学校的建成,让塔瓦库勒乡及周边乡镇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的难题有效解决,极大减轻偏远乡镇学生就学负担,让教育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一串沉甸甸的数字,勾勒出和田教育版图的深刻变迁:“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学校200余所,新增学位17万个,力保适龄儿童“应入尽入”;“十四五”期间,再建、扩建学校30余所,新增学位近3万个。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在诉说着首都对边疆教育的深情厚谊与坚定承诺。
职教育匠才:技能点亮就业梦
走进和田技师学院实训车间,19岁的努尔艾力·赫依提麦麦提正专注地调试着北汽福田捐赠的新能源商用车教学平台。“学会这门技术,找工作更有底气了!”他兴奋地说。
这份改变,源于2024年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支持启动的高技能人才前置培养行动——在学院设立了商用车售后服务及技能实训一体化产教融合基地。此举不仅填补了和田地区该领域课程空白,更助推当地新能源商用车维修产业跃上新台阶。
“我们的理念正从‘教做题’向‘教做事’转变。”援疆教师卜宏霞见证了这场职教革新。北京援疆充分发挥首都教育资源优势,通过“京和职业教育协作”,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师资培训。
北京汽车技师学院的专家定期赴疆指导,和田的教师也前往北京进修。“北京汽车技师学院每年会派汽车专业的老师过来给当地老师进行培训指导,同时我们也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当地的老师去北京学习。”北京市援疆教师马千里说。
北京援疆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扩容升级,实施京和职业教育协作项目,围绕品牌专业建设开展“送教到校”,推动校企紧密合作,让课堂连接车间,培养产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技能型“匠才”!技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照亮了南疆青年通往广阔天地的职业之路。
昆仑圆学梦:首都托起本科摇篮
2024年5月,一个和田地区里程碑式的时刻——首所本科院校新疆和田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从风雨操场到昆仑文化研究中心,校园的很多地方都深深烙印着“北京援建”的印记。北京累计投入援疆资金高达10.7亿元,为昆仑山下万千学子的本科梦筑就了坚实基石。
自新疆和田学院筹建以来,北京高校先后选派两批18名北京援疆教师参与和田学院筹建工作,以“副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组团式”帮扶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想充分利用援疆高校资源,真正提升本地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助力教师快速成长。”援疆教师团队负责人张增田道出了援疆初心。
援疆教师手把手指导当地教师,带领当地教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累计30余项。并发表SCI顶级期刊论文2篇,实现了顶级期刊论文“零的突破”,更助力学院获批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重要基地和项目。新疆和田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继青说:“北京援疆为新疆和田学院就说是不仅带来的是资金项目和人才,更是先进的理念和发展的动力,他在推动我校主要是硬件设施,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队伍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更为深远的是文化根脉的守护。北京援助新疆和田学院设立的“一院三中心”,正系统挖掘昆仑文化,中华玉文化等瑰宝,相继支持举办中华玉文化主旨演讲、清华—和田文化学术会议、昆仑文化论坛等活动,为传承和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来自首都的智慧甘泉,正在滋养着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传承。
京和同心:教育点亮学子未来
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崭新校舍,到昆仑山下的书声琅琅;从5G智慧教室的云端教研,到农牧民夜校点亮希望的灯火……北京教育援疆,以“硬投入”筑牢发展之基,用“软联通”激活内生动力。这是一场跨越千里的同心共筑,让知识的种子在戈壁生根发芽。
夕阳熔金,洒在塔瓦库勒乡中学宽阔的操场上。少年们奔跑追逐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欢笑声在晚风中飘荡。“京和同心”四个字,在这一刻不再抽象——它融入崭新的校舍,融入实训车间的设备,融入大学明亮的教室,更融入孩子们清澈的眼眸和灿烂的笑容里。
和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刘伟说:“北京援疆在和田市教育沃土上深耕细作,这不是简单的设施援建,而是教育生态的系统性重构,为和田市万千学子铺就从‘知识殿堂’到‘梦想彼岸’的成长之路。”
首都的春雨,正无声地滋润着和田大地,孕育着充满希望的明天。北京市将持续深化教育援疆,让教育成为和田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石,让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在昆仑山下永续生辉。
(中国日报记者 毛卫华|刘宇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