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胡杨河市6月25日电,仲夏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公安局,庄重而热烈。兵团公安机关“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在此正式启动。这场仪式不仅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践回应,更是兵团公安向人民交出法治建设答卷的窗口。兵团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王耀忠的讲话掷地有声:“法治化是公安工作现代化最重要的内在要求。”
智慧赋能,执法办案的“第七师样板”
步入第七师胡杨河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科技与法治的深度融合令人瞩目。这座占地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10平方米的“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自2022年建成以来,已成为七师公安法治建设的“金名片”。
“集约共享”破解执法碎片化难题。中心集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于一体,辐射三个分中心,覆盖辖区全域。与医院、看守所毗邻的地缘优势,让办案流程无缝衔接。在这里,高清伤痕抓拍摄像机多角度固定犯罪嫌疑人身体状况;智能审讯桌支持电子签章、无纸化办案,一旦出现单人讯问等违规行为,系统即刻预警。成果直接体现在数据上:办案效率提升30%,执法投诉量同比下降45.16%。
“多元联动”激活司法协作新动能。检法团队实体入驻,打通部门壁垒。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办理,平均缩短办案周期25%;速裁法庭对认罪认罚的三年以下刑期案件当场审判,司法资源高效运转。在涉案财物管理中心,信息化管理让财物处置准确率达100%;案件管理室通过“日巡查、周通报、月考核”机制,实现卷宗、音视频、执法行为全流程可回溯监督。
“阳光守护”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柔和的绿色调心理疏导室,沙盘与情绪宣泄器材静待使用;半隔离设计的未成年人询讯问室,既保障监护人在场,又规避办案干扰。中心联合司法、教育部门推动源头治理,从个案帮扶到预防矫治形成闭环。
根系街巷,警务站里的“平安前哨”
距办案中心不远的天北新区中心警务站,则是法治力量沉入市井的缩影。今年4月启用的这座330平方米的警务站,坐落于人口占师市32.58%的核心区,直面“三地四方”人员流动的治理挑战。
重构防控体系,破解“资源浪费”困局。它整合周边四个老旧警务站警力,打破管辖重叠。三班两运转机制下,巡防组、备勤组、训练组循环互补;“车巡+步巡+无人机巡+视频巡+犬巡”五巡叠加,热成像巡航精准锁定风险。
服务零距离,打通“最后一公里”。警务一体机实现身份证、居住证自助办理;防电诈宣传台、AED急救箱、修车工具箱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群众感慨:“过去跑派出所,现在家门口就能办事!”数据显示,警务站已帮助群众解决困难60余件,收获锦旗5面。
兵团实践,法治沃土育警魂
法治公安建设的根基,深扎于兵团各级公安机关的体系化推进。顶层设计擘画“法治兵团”蓝图。五年来,兵团公安法制部门紧盯执法关键环节,受案立案制度改革、刑事案件“两统一”机制、执法责任制改革层层深入。全兵团建成26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15个派出所智能化办案区,实现“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兵团公安局法制总队总队长周颖强调:“要让职工群众对法治公安建设可感可及。”
淬炼队伍铸就“法治铁军”。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主任杨国平分享了“专业+机制+大数据”经验:语音识别技术自动生成笔录初稿,效率提升50%;每年组织民警赴浙江、山东等地跟班学习,常态化开展无人机驾驶、情报应用培训。目前,兵团公安系统258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305人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法治人才库持续扩容。
思想领航,守护公平正义之光
启动仪式上,王耀忠主任的“三点意见”为未来锚定方向:学习宣传法治思想是首要任务;在法治轨道上防风险、保安全是核心路径;建设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高素质队伍是根本保障。第七师副师长、公安局局长逯军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擦亮七师公安法治金名片”。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胡杨河市公安局的徽章上。从智慧办案中心到街面警务站,从规范执法流程到便民服务细节,兵团公安正以法治为盾,以科技为剑,书写着“阳光下的守护”新篇章——公平正义不再抽象,它就在群众触手可及的生活里。(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