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人大”——新疆库车市人大代表聚力共绘文旅融合新画卷

“走基层,看人大”——新疆库车市人大代表聚力共绘文旅融合新画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1 09: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龟兹文化的发源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热闹的热斯坦街区到古朴的龟兹小巷,从充满历史底蕴的库车王府到静谧的乡村民宿,人大代表们不断推动当地文旅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热斯坦街道:老城故事中的人大代表印记

热斯坦街道位于库车市老城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这里既有古老的清真寺、传统民居,又有热闹的巴扎和手工艺品作坊,是展现龟兹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街道人大工委按照“一巷一特色、一巷一主题、一巷一文化”的布局,在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党员干部与居民共同参与下打造了花帽巷、热斯坦街区、门巴扎、龟兹文化探访路等特色街巷,形成 360 余处独具特色的网红打卡点,使原本无人问津的老城成为游客及本地居民休闲娱乐、旅游打卡的热门地点。

(库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馆 旧面粉厂改造)

(热斯坦街道人大代表正在商讨议事)

市级人大代表、热斯坦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鲍国海表示:“我们将原来的面粉厂、粮仓改造为人民文创游客中心、非遗工坊及特色美食餐饮区,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强体验感和满意度。”

此外,热斯坦街道还通过设置“意见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广泛收集涵盖小巷提质改造、基础设施提升、业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萨克萨克街道:古巷新生中的人大代表担当

萨克萨克街道是库车市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许多古朴的小巷和传统民居,龟兹小巷便是其中之一。随着库车市对文旅产业的重视和发展,萨克萨克街道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萨克萨克街道,人大代表们化身多重身份,既当"施工员"又当"监督员",在龟兹小巷提质改造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参与施工建设,还通过沉浸式体验查找问题,确保工程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在龟兹小巷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人大代表积极发挥作用,深入龟兹小巷,通过走访体验发现问题,并将问题作为意见建议反馈给街道人大工委和市人大进行解决督办。”萨克萨克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陈江燕说道。

(焕然一新的龟兹小巷)

市级人大代表帕尔哈提·伊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职责与担当。他通过表演库车本地的萨玛瓦尔舞等"非遗"项目,向游客展示龟兹的非物质文化魅力。他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不仅要跳舞唱戏,还要宣讲解困,为群众幸福生活、库车文旅发展贡献力量。"帕尔哈提·伊明还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名代表进万家”等主题宣讲活动,定期进站开展义务文艺表演,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库车的历史文化。

(库车市人大代表帕尔哈提·伊明与库车市哈尼喀塔木乡人大代表张开弓正在共同表演节目)

库木艾日克村:乡村文旅中的人大代表作为

库木艾日克村位于库车市郊区,拥有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库木艾日克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镇级人大代表古丽努尔·玉山表示:“发展民宿及农家乐,不仅帮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而且带动群众实现就业创业、增收致富,使库木艾日克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库木艾日克村还推行“人大代表联络站+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机制。联络站着眼于辖区内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城郊优势条件,积极为村党支部破解发展难题增添助力。目前,已经帮助本村 60 余户群众利用自有房屋吃上了“旅游饭”,带动 300 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辐射带动周边 500 余人稳岗就业。

在库车市,人大代表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民声,让库车市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繁荣、更温暖。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罗琪)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