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乌鲁木齐5月16日电 15日,记者走进新疆乌鲁木齐益民大厦乌鲁木齐市政务服务大厅,实地探访乌鲁木齐市数字化发展局推进的“19365”政务服务改革进展。乌鲁木齐持续更新服务观念、重塑服务习惯、优化审批流程,通过优化平台、强化渠道、完善机制、加强保障、应用数字技术等措施,逐步推动全市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目标加速迈进。
在“集成办”改革方面,乌鲁木齐市重点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2024年强力推动实现了“开办运输企业”“残疾人服务”等15个主题事项的线上线下并行办理,实现群众办事材料精简42.5%、环节优化83.3%、跑动减少84.6%、时限压缩68.1%。今年又推动第二批13个主题事项上线试运行。据统计,已上线的“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受理办件6万余件。同时,继2024年推动交通、人社、医保等部门业务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办理以来,今年又推动房产、不动产等业务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办理,业务平均办理时长压缩了15分钟左右。新疆大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伟介绍说:“以前办理企业信息变更业务,线下流程有7个小环节,需要递交16份材料。现在优化后,环节减少到1个,材料精简至13份,我们仅需10分钟左右就能在网上填好信息并提交到监管部门。”
就近服务方面,乌鲁木齐市创新推出“数字政务门牌”服务,整合公安、税务等8个特色主题和280余个高频政务事项,实现查询、预约、帮办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同时深化政银、政邮合作,全市设立221个服务网点,可办理200项政务服务业务,构建起覆盖各中心城区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
“自今年4月中旬推行周末延时服务以来,已累计服务群众近600人次。”乌鲁木齐市政务服务中心干部焦雪敏介绍。为满足群众多元化办事需求,乌鲁木齐市自今年4月12日起在市、区(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推出周末预约延时服务,涉及市级200余项、区县平均8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同时,加快推进移动端政务应用,汇集水电气暖等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可感知、不打烊”的移动服务。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乌鲁木齐市大力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按照“应制尽制”原则,已实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等41种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145个事项实现证照材料“免提交”。值得一提的是,政务服务中心还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12345政务服务热线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接入DeepSeek模型后,热线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日均处办工单效率提高41.7%,差错率下降5%,群众满意率提升1.8%。与此同时还同步推进政务数字人“齐小AI”开发建设,未来将通过智能化问答服务,实现办事咨询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转变。
据悉,“19365”政务服务改革中的数字“1”代表“一门、一窗、一网、一线”政务服务渠道;“9”代表“九多合一”创新举措;“3”代表技术侧、服务侧、管理侧“三侧”发力的工作机制;“6”代表六项审批创新模式;“5”代表五项基础保障。这一创新体系正在推动乌鲁木齐市政务服务向“好办易办快办”持续转变。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李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