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持续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汤梅作主题发布,并联合副主任再那吾东·玉山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通报了自治区近年来在医疗资源优化、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及便民惠民改革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 帕茹扎·哈不汉摄)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疆”目标
近年来,新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成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投入运营。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疑难危重病种覆盖率达81.62%,累计开展137项新技术;西安交大二附院新疆医院危重症患者占比55%;中山大学喀什医院疑难危重症占比68.87%,转诊率仅0.06%。克拉玛依市区域医疗中心等3个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已投用,哈密市区域医疗中心计划2025年底运营,全区跨省就医比例显著下降。
优质资源向市县延伸 筑牢“一般病不出县”防线
针对市县医疗能力提升,新疆组织22家三级医院“托管式”帮扶40家县级医院,通过人才派驻、管理优化、技术平移等措施,受援县医院外转率同比下降3.63%,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提高5.76%。同时,全区建成58家互联网医院,累计服务患者50万人次,通过“互联网+医疗”打破地域限制,让基层群众便捷享受优质资源。会上特别提到,2024年新疆新增8个国家级和19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全区累计建成55个国家级、358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面推进 夯实基层医疗网底
新疆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基层医疗改革重点,2024年全区达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标准的县(市、区)比例达到86.05%。通过牵头医院包联帮扶、设备升级(投入3.5亿元国债资金更新基层设备)、人才补充(招录1149名大学生村医)及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基层诊疗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乡镇卫生院上转患者10.18万人次,二级以上医院下转16.36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5.99%和84.15%,群众“家门口看病”愿景逐步实现。
便民举措落地见效 群众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
新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2024年7月实施的“一号管三天”服务惠及357万余人次,满意度超90%;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覆盖377个项目,累计互认50余万份,节省患者就医费用近5000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覆盖“一老一小”及慢性病患者,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实现7项服务“一网通办”。此外,延长门诊时间、预留转诊号源、周末疫苗接种等细节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就医便利性。
深化资源下沉 让幸福更有“医”靠
未来,新疆将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快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强化“互联网+医疗”应用,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确保各族群众享受更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医疗改革将以众多‘小改革’托起民生‘大幸福’,让群众健康获得感成色更足。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切身利益和感受,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让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有“医”靠!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帕茹扎·哈不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