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优质校教育资源再扩容!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高新校区今年9月投入使用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优质校教育资源再扩容!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高新校区今年9月投入使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2 19: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12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与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正式签署集团化办学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确定双方将通过“校本部全链融合”模式,由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创办一所新建的完全中学,预计2025年9月投入使用。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拥有134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浓郁红色基因和丰厚文化积淀的全国名校,学校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积累了坚实的教育底蕴和独具特色的管理经验。根据规划,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高新校区总建筑面积46817平方米,设置60个教学班,可提供3000个学位,该校区将成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继绿谷校区(高中部)、北门校区(初中部)、河马泉校区后的又一新建校区。

作为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深化集团化办学“名校办新校”模式改革的创新实践,此次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与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的合作打破传统边界,办学方式实现三个“完全归属”,即教师完全纳入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师资队伍培养序列,管理架构完全移植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核心体系,课程资源完全共享智慧教育云平台。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韩雪飞表示,此次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携手共建分校,既是优质教育资源向产业聚集区、创新活力区延伸的重要探索,更是满足群众“上好学”期盼、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之举。在办学过程中,新校区将传承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严谨治学、全面发展”的优良传统,同时紧扣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创新驱动、人才引领”的发展定位,在科技教育、实践育人、国际化视野培养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打造一所“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学校,为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高新样板”。

近年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以“名师+名校”为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着力打造“高新教育”品牌,先后与北京育英学校、天津南开中学等9所名校建立务实合作关系,形成与发达地区教育“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新机制。同时,成立教育专家顾问团、于会祥名校长工作室及10个名师工作室,聘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佳卓越校长李志贵,全国优秀校长屈明才,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韩胜利等4位银龄专家担任执行校长,通过优质带动、资源共享、经验互鉴,进一步提升区域基础教育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吸附力,实现优质教育在更大视野、更优理念、更高水平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教育局局长朱景明说,深化名校办新校的创新实践是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教育综合改革的再深化,通过构建“管理直通、师资直配、质量直控”的办学机制,将推动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向辖区学校全链条辐射,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将依托区域科技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教育+科技”特色育人模式,着力打造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教育新高地。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