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荒滩变“金山”大河沿子镇走出生态致富路​

盐碱荒滩变“金山”大河沿子镇走出生态致富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07 11: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在新疆自治区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向阳社区的盐碱地里,连绵成片的耐盐碱荒漠植物梭梭在风中摇曳,工人们手持铁锹,满怀期待地在梭梭根部翻找着“地下宝藏”。​

当铁锹铲开地表约10厘米厚的沙子,一个个形似竹笋的柱状物体逐渐显露,它们便是沙漠丰收季的“主角”——大芸,又名肉苁蓉。这种享有“沙漠人参”美誉的珍贵中药材,巧妙地寄生在梭梭等荒漠植物根部,成为这片盐碱地的“财富密码”。​

谁能想到,如今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曾经竟是一片面积达1000多亩的盐碱荒地,农作物在这里难以存活。2023年,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向阳社区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决定充分利用环绕村庄的荒漠盐碱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菊生多方奔走,找到了拥有丰富梭梭种植经验的王勇。在社区两委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下,王勇毅然承包下800亩土地,开始种植梭梭。次年,他又大胆尝试在梭梭树根部套种大芸。如今,梭梭长势喜人,套种的大芸也已进入收获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梭梭树下栽种大芸这个法子,效果真是太好了!”种植户王勇满脸喜悦地分享道,“经过这几天的测算,每亩地的大芸产量能达到400公斤,按照15元一公斤的采收价,每亩地的收益能达到6000元左右。”

“以前这片盐碱荒地,种啥都活不成。自从2023年种上梭梭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荒地渐渐有了绿色,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梭梭树十分耐旱,一亩地一年大概只需30方水就能满足生长需求。”谈及这片土地的变化,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菊生感慨万千。​

如今,一棵棵挺拔的梭梭树宛如卫士般迎风而立,共同构筑起一道靓丽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让曾经荒芜的盐碱地实现了从“不毛之地”到“希望田野”的华丽蜕变。​

据了解,下一步,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将持续扩大梭梭树种植规模,深度推进盐碱荒地治理工作。通过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以大芸为主的林下经济,逐步形成生态养生态工程的良性反哺模式,全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荒地增绿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木热迪力·玛纳斯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