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回族自治州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召开,为遗址保护注入法治动力

《昌吉回族自治州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召开,为遗址保护注入法治动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01 19: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昌吉4月30日电 《昌吉回族自治州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在新疆昌吉市召开,宣布该条例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北庭故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昌吉回族自治州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现场。许乐 摄

北庭故城遗址地处丝绸之路东天山北麓,是唐至元时期天山以北的军政中心,见证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互鉴与中华各民族间绵延不绝的交往交流交融,被称为“丝路北道活化石”。是集“国保单位—遗址公园—世界遗产”三重身份于一身的城市遗址,是丝绸之路新疆段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2025年2月,北庭故城遗址入选国家首批重要大遗址清单,标志着其保护与利用工作正式开启全新篇章,将在传承历史文脉、展现中华文明魅力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新施行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条例》共二十七条,涵盖了保护原则、管理体制、规划管理、建设控制、应急处置、业态扶持、特色旅游培育、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等多个方面。条例明确了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人民政府及北庭镇人民政府的职责,规定了吉木萨尔县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具体保护管理工作,并由北庭故城遗址保护管理机构承担日常监测、巡查、维护等任务。同时,条例还要求发展和改革、财政、生态环境等多部门按职责协同做好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

在建设控制方面,条例规定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应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相关附属设施需与遗址整体风貌相一致。建设工程或作业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确保遗址本体安全,维护其历史环境风貌。

此外,条例还注重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鼓励设立主题博物馆、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节庆活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复原展示和创新利用,以及利用遗址开展教学、研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北庭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活化利用。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其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认真贯彻实施《条例》,是州、县两级人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将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人大立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推动《条例》全面贯彻实施,为昌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昌吉回族自治州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条例》的实施,将开启北庭故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新篇章,让这一千年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为新疆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罗琪)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