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新疆口岸监管进出境“铁路快通”货物64.1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56.7%,居全国首位。
走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来自义乌、广州等地的服装百货、汽车零配件集结于此,经乌昌海关查验施封后,这些货物将搭载新疆本地班列品牌“天山号”并通过“铁路快通”模式出口,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就直接抵达中亚市场,企业无需在属地海关申报转关单,打破了传统的铁路转关模式。随着“铁路快通”模式在“天山号”的100%覆盖,今年一季度,从新疆集结发运的“铁路快通”货物13.56万吨,已占到全国总量的12%,进一步提升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枢纽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铁路快通”模式是海关为支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境内段铁路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运输效率和便利化水平而推出的一项便捷措施。该模式下,海关、铁路、运营企业实现了“三方数据互通、全程一次通关”,海关通过全数据链监控,对铁路舱单电子数据进行审核、放行、核销,货物在始发地“一站式”办结全部海关手续,在出境口岸即可直接出境,每个集装箱成本降低约200元。
“现在客户首选“铁路快通”模式,这种模式免除了转关手续的申报,只需在属地完成快通申请以及报关,属地放行后货物就可以直接运输至口岸出境了,不仅平均每趟班列能节省2到3小时,也大大缓解了货物在口岸停留仓储时的资金成本。”新疆国际陆港公司班列事业部综合业务组主管罗丹丹介绍说。
为了让更多贸易主体享受到“铁路快通”的改革红利,乌鲁木齐海关充分调研新疆出口产业结构,大力推广该模式的运用,目前新疆“铁路快通”的申报主体达78家,出口商品涉及日用家电、化工产品、汽车配件、机电设备等600余个品类。同时,乌鲁木齐海关启动属地海关与口岸海关的联动机制,建立绿色通道保障方案,叠加运用提前申报、预约通关、运抵直装等便利化措施,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选择方案,以智慧海关建设保障中欧班列一路畅通。
乌昌海关监管一科副科长刘敏说:“自2021年新疆试点‘铁路快通’模式后,可以说中欧班列的通关手续不断去繁就简,货物重复申报、仓储费用、口岸滞留等问题得以彻底改善,也有效解决了新疆地产货物装卸环节次数多、到站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实现了企业效益与管理效率的双提升。”。
下一步,乌鲁木齐海关将继续释放智慧海关建设成果,不断优化“铁路快通”监管模式,进一步扩大中欧班列运输资源、集结品类、开行路线,为中欧班列集结分拨及区域产业联动提供有力支撑,助推新疆从“过境通道”升级为“集散中心”,实现“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枢纽经济”的能级跃升。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