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中国最大的流动沙漠,多年来一直对周边地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2025年,新疆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生态治理列为年度生态建设的核心任务,以“一圈、两区、三线”为主战场,计划全年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194.01万亩,其中沙漠边缘阻击战治理面积达844万亩。
通过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综合措施,新疆致力于构建坚实的绿色防护带,以有效遏制沙漠扩张,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水平。这场生态治理战役不仅关乎新疆的生态安全,更对全国的生态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赋能:为沙漠治理提供创新动力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生态治理中,科技创新成为关键驱动力,为防风治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和田地区积极探索生态治理与科技手段的结合。于田县万花园沙产业实验田采用“乔灌结合、乔药结合、灌药结合、林药间作”新模式,种植银杏、酸枣等乔木和红柳、梭梭等灌木树种。通过铺设高立式沙障和草方格,结合有机肥和锯末改良土壤,有效稳固沙丘并提升植被覆盖率。此外,民丰县还利用芦苇编织沙障,采用“脚踩式”施工法,日均作业量可达1000平方米,大幅提升了治沙效率。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则采用“工程固沙+生物治沙”模式,铺设草方格沙障并种植耐旱植物,同时在梭梭林下种植肉苁蓉,发展特色沙产业。且末县老兵治沙队队长田野表示:“我们创新采用‘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不仅注册‘塔漠从容’商标,还发明了圆盘式肉苁蓉精播及有机肥施肥一体机等6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阿克苏地区在沙漠治理中则重点引入了光伏治沙技术。在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通过铺设光伏板挡风、草方格阻沙和种植梭梭林带防风固沙,实现了生态效益与发电效益的双重目标。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4.2亿千瓦时,可供42万人使用一年。
生态经济:实现绿洲与产业的共生共荣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标杆区,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江东辉在肉苁蓉种植基地现场演示了采挖过程。他介绍,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中药材,兼具防风固沙和药用价值,被誉为“沙漠人参”。“种植肉苁蓉不仅能有效固定流动沙丘,还能为当地群众带来收入。”江东辉表示,于田县通过“梭梭+肉苁蓉”的种植模式,既改善了沙漠生态环境,又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
且末县则积极发展当地旅游业,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景观和河东生态治沙林有机结合。每年举办一些独具特色的沙漠箜篌音乐晚会、沙漠篝火晚会、沙漠越野等娱乐活动助力当地特色旅游业。
阿克苏地区则通过生态治理推动了林果业和沙产业的协同发展。在拜城县种植吊干杏、酸枣等经济林木,同时在林下种植打瓜、甜菜等耐碱作物,形成了立体防护体系。
多元共治:凝聚守护沙漠边界的强大合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通过出台《关于支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九条措施》,为生态治理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各地政府通过规划引导、项目支持、技术指导等方式,推动了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其中,和田县政府持续鼓励群众参与防沙治沙工作,结合本地实际,按照种植面积、模式和树种积极申请各项补助资金。目前,已成功申请第一批补助资金1535.95万元,覆盖面积9941亩。
企业投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阗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0万元开发1000亩土地,试种37种中药材,如银杏、酸枣等,通过铺设沙障、施用有机肥等措施,筛选适合本地的药材品种,逐步规模化推广,稳固沙丘,带动产业发展。
唐农万物(且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阿克苏国企合作种植沙棘、沙枣,与农科院合作试种罗布麻,取得成效后扩大至5万亩,同时引进蛋白桑种苗,紧密围绕市场需求,确保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拜城豫信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8亿元建设酸枣种植项目,规划种植面积7800亩,采用滴灌技术,配套建设加工厂房,打造酸枣全产业链,预计每年带动就业6000人次,产值达3500万元,加工车间建成后产值将增至5000万元。
与此同时,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治沙项目,实现了“绿富同兴”。和田县按照“谁投资、谁种植、谁受益、谁管护”的管理理念,实行“划地到村、承包到户、确权到人”管理模式,将靠近农区的国有未利用沙地划拨给村,村集体再低价承包给有治沙意愿农户,每户30至50亩,不“垒大户”,农户自主申请治理沙地发展沙产业,而在治理方面无投入资金、种植水平欠缺的农户,可入股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共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阿热勒乡则在保障设备设施的基础上,推出惠民政策,每亩地给予3-4元补贴或免除三年租金,由群众自由选择,确保政策最优化。截至目前,已有230余户种植大户承包了2.9万余亩土地。
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全面展开,科技创新、生态经济融合以及多元主体的参与,共同构成了这场生态保卫战的核心力量。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企业的创新推动和民间的积极参与下,曾经风沙肆虐的沙漠边缘正一步步转变为生态与经济共生的绿洲。
这场生态治理不仅是一场技术与自然的博弈,更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革命,它不仅改变了沙漠的面貌,更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绿色财富。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李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