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能源化工技术与企业需求对接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以推动新疆企业科技需求与中国科学院优势技术精准对接为目标,助力新疆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专家围绕新疆能源融合发展和中国科学院能源工作情况展开主题报告,十余家科研院所及能源企业就绿色化工、低碳技术等产学研需求进行专项对接,旨在推动新疆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新疆牢牢把握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以科技创新加快推动能源资源产业提质增效为目的。新疆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加速运行。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创建煤炭领域天山实验室,新疆智能装备研究院加快建设,围绕油气、煤炭、绿色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全国首个万吨级光伏沥青示范项目在库车建成投产,塔里木油田万米超深钻井刷新亚洲纪录,太阳能产业领跑全国,超低风速风机技术国际领先,一批技术创新成果加速落地,推动新疆现代能源经济快速发展。
自开展“四方合作”机制以来,中国科学院与新疆各企业合作密切,双方围绕共同推进新疆科技整体提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达成充分共识。在双方的合作下,新疆天业汇祥新材料有限公司25万吨/年乙醇装置成功打通全流程,并成功投产。中国科学院在新疆石河子市建成45万吨级气化灰渣焚烧处置示范工程,并实现连续80天的稳定运行。“我们双方要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创新与新疆能源资源富集的优势,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尽快突破一批制约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产出更多更好的具有革命性、引领性的重大原创成果。”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陈亮表示。
“今天对接会上中国科学院讲到的气化炉渣处理技术对我们作用比较大,在固废处置方面, 这项技术可通过高温焚烧、化学活化等手段,将气化炉渣中的残碳、金属氧化物等成分转化为可利用资源,这对提高企业效率以及回收再利用有很大帮助。”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亚朝说。
此次对接会以技术为纽带、以需求为导向,为新疆能源化工产业升级架起“院地合作”的坚实桥梁。未来,双方将紧扣“双碳”目标,进一步打通合作链条,推动更多“科技种子”在新疆能源沃土上扎根结果,为构建多能融合、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更强支撑。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丁子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