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群人,他们用双手和汗水在无垠的沙海中书写着绿色传奇。他们是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是这片土地上不朽的绿色守护者。近日,记者深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探访和静县、且末县、库尔勒市的防沙治沙现场,见证这场人与自然的持久战中,传承与创新的力量。
和静县:从“绿色银行”到百万株承诺
在和静县哈尔莫敦镇沙河子片区,一条10公里长的防风固沙林带见证了两代治沙人的坚守。这片由付志周、付国喜父子接力建设的林带,如今已保护周边15万亩农田免受风沙侵袭。
“父亲一生都在种树,他的目标是种下100万株树苗,如今他用40年的时间种下了80万株,剩下的20万株我一定会替他完成,”付国喜说,“父亲那一辈主要靠人工栽种,现在有了推土机平整土地和喷灌系统浇水,效率提高了很多。”2025年春季,付国喜带领村民栽种了1.5万株青杨,成活率达到100%。这种树皮苦涩的青杨,既抗病虫害,又能防止羊群啃食。
“种树就相当于把钱存到绿色银行里了,等你用的时候就会有一大笔财富。” 这是付志周留给儿子的教诲。如今,这片曾经的沙丘已被漫山遍野的青杨替代。付国喜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扩大造林面积,让绿色屏障更加牢固。
且末县:“沙进人退”变“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且末县,一场持续27年的“绿洲保卫战”正在书写生态治理的奇迹。当地防沙治沙工作站干部帕提古丽·亚森见证了这片土地从“黄沙漫天”到“绿意盎然”的蜕变。
“小时候沙尘暴一来,学校就停课,骑自行车回家时总怕被风刮走。”帕提古丽回忆道。1998年,且末县启动河东生态治沙工程时,这里曾是新疆乃至全国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今,一条长23公里、面积12.9万亩的绿色长廊已全面建成,有效阻止了沙漠由东向西移动侵蚀绿洲,形成了人进沙退的良好局面。
作为全疆首个县级防风治沙站的骨干,帕提古丽和同事们27年来累计栽植梭梭、胡杨等抗旱植物数百万株。“2020年栽的树苗,现在都快和我一样高了,”她指着林地中的树苗说。
在“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理念下,且末县创新性地在梭梭林下种植肉苁蓉6.7万亩,年产值达数百万元。同时,沙漠旅游、特色文化活动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截至2025年,且末县防沙治沙工程累计投入4.43亿元,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
且末县:老兵治沙队“退役不褪色”的绿色坚守
在且末县河东生态治沙基地,9名退役军人组成的老兵治沙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8年,他们怀着对边疆的热爱,注册了新疆鹏程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立志将荒漠变为绿洲。7年来,他们投入2300万元,在基地种植了梭梭、胡杨、文冠果、四翅滨藜等500万余株,完成1.1万亩沙漠绿植,并在林下接种肉苁蓉0.8万亩。2024年,他们收获新鲜大芸650吨,产值达600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互利共赢。
老兵治沙队创新采用“生态+产业”模式,注册“塔漠从容”商标,发明6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圆盘式肉苁蓉精播及有机肥施肥一体机。2024年,基地被自治区卫健委确定为道地药材药园定制项目,并引进4套空气能烘干设备,实现初步加工能力。
在治沙实践中,老兵们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除传统治沙植物外,已种植文冠果500余亩。“单一品种容易导致同质化,我们希望通过丰富植物种类提升经济效益。”老兵治沙队队长田野说。目前,县里已有300多人参与植树活动,社会各界也纷纷捐树支持。
这支队伍的付出获得了广泛认可:2021年获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新疆赛区农业组一等奖;2023年被授予“最美退役军人”集体称号;2024年,队长田野作为“两山”理念实践代表登上春晚舞台。
展望未来,他们计划到2025年完成3000亩文冠果种植,2027年前再扩大治沙面积1.5万亩,将基地打造成退役军人创业、科研试验和国家林药示范的综合性平台,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贡献更多力量。
库尔勒市:“一人带动一城”的绿色传奇
在库尔勒市成帮柳苗圃基地,一排排柳树正茁壮成长,迎风飘扬。这种抗旱性强、病虫害少的“成帮柳”,是89岁的王成帮老人精心培育出的“绿色勋章”,如今已超过1万株装点着梨城的大街小巷。他用30多年的执着坚守,将绿色希望播撒在这片土地上,诠释了什么是奉献和为人民服务。
1992年,王成帮从部队退休后,成为库尔勒市园林绿化事务中心的一名义务植树护绿志愿者。他的一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植树绿化工作中。2005年,王成帮不幸身患肺癌,医生说他最多活6个月。但他淡然面对,病情稍有好转就继续投身育苗植树工作。靠着坚强的意志,他战胜了病魔。29年来,他培育和种植树木达100多万株,为国家节省了数百万元的绿化资金。
王成帮的行动感召了无数人。库尔勒市第二小学的学生方咪可说:“王成帮爷爷特别厉害,他把这片荒凉的地方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家园。我也要继承他的精神,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王成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自发加入绿化行动,库尔勒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截至目前,库尔勒市城区绿地总面积达4087.76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1.33%,绿化覆盖面积4408.4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8平方米。库尔勒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王成帮说:“没有树,就没有人。”他用行动诠释了奉献精神,也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绿化事业中,续写着“一人带动一城”的绿色传奇。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代代治沙人用生命丈量着绿色的边界。从付志周父子“绿色银行”的坚守,到帕提古丽27年如一日的执着,从退役老兵“沙场”变“绿场”的壮志,到王成帮“一人绿一城”的传奇,这些绿色守护者用行动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传承。他们种下的不仅是树木,更是生生不息的希望;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绿洲,更是子孙后代的未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接过治沙的接力棒,用新技术、新理念续写这场绿色长征。在这片曾经黄沙漫天的土地上,治沙人的故事如同他们栽下的树木一样,扎根愈深,生长愈茂。未来,这场人与沙漠的对话还将继续,而绿色,终将成为塔克拉玛干最动人的底色。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李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