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不简 多融之和------评新疆哈密市歌舞团的音舞诗剧《惟舞伊州》

简约不简 多融之和------评新疆哈密市歌舞团的音舞诗剧《惟舞伊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9 10: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简明的剧情构架、简约的故事叙事、简洁的舞美寓意,却以音乐、舞蹈、诗词等多种艺术语言,表达一个不简单的主题,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和”理念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谓简约不简 、多融之和、清雅唯美、意深韵长。4月7日,由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一级导演辛俊杰、原解放军二炮文工团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王铁军等主创团队联手打造、哈密市歌舞团演出的音舞诗剧《惟舞伊州》,一经上演,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音舞诗剧《惟舞伊州》剧照

历史上的新疆哈密曾被称为伊州。唐朝时期,哈密形成了源自“摩诃兜勒”的伊州乐。据《唐音揆签》记载,西凉节度使盖嘉运曾向中原王朝进献《伊州曲》,唐玄宗赞口不绝,立命派人赴西域收集整理后,进入教坊并经艺人加工的《伊州曲》不仅盛行于宫廷,同时在长安的歌舞馆、茶楼等百姓场所广为流传,与来自西域的西凉乐、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等,同为盛兴于中原地区的唐代宫廷大曲。乐舞诗剧《惟舞伊州》正是以此为素材而创作,分为《乐起伊州》《梦回伊州》《曲乐伊州》《放歌伊州》《伊州·乐动四方》五幕,以伊州女姝瑶与长安少年玉成之间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伊州乐从发现、采风、收录、整理、创作、传播的过程,勾勒出伊州乐舞经历多个朝代从“西域胡乐”到“大唐燕乐”再到如今哈密木卡姆艺术形态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其中突出的思想内涵、多样融合的艺术表达和现代简约的美学艺术特征,令人抚今怀古,憬然有悟。

简明剧情蕴含宏大主题。伊州乐相对较少的史料记载,没有使主创的艺术想象受到局限,而是采用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虚实结合的文学手法精心设计故事情节。全剧从头至尾结构完整、情节流畅的线性叙事手法和人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合理,令人观后对伊州乐沿着古丝绸之路不断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融为一体、共同发展的内生关系,一目了然。 全剧经历唐、宋、元、明、清等六个朝代,历史跨度大,内容繁杂。主创删繁就简,向意而行,浓缩了伊州乐伴随着历史变迁所呈现的不同文化形态,采用多个平面舞台空间进行叙事,简而丰厚的文化信息,绚丽多姿的艺术形态,凸显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理念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宏大主题,并贯穿于全剧始终,正是千年古乐 “拨动”新生,激励当下生活在哈密这块土地各族人民含蓄而炽热家国情怀的生动艺术术表达。

音舞诗剧《惟舞伊州》剧照

艺术语言集纳多元文化。首先,音乐借助典籍《伊州乐》和抽取哈密民歌、哈密木卡姆的音乐元素并赋予现代的表达。比如,在哈密木卡姆“琼都尔木卡姆”中的第一个唱段“达胡派尔亚代”旋律加入现代音乐元素,将具有当代审美音乐旋律呈现于各个篇章,表达伊州乐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变所形成的不同艺术形态。采用琵琶、艾捷克、二胡、响铃与笛、箫、琴、古筝、笙、立鼓、编钟等十几种西域和中原乐器齐奏共鸣,讲述玉成和姝瑶重逢后在教坊传乐、共谱伊州大曲的情景,展现了大唐辉煌和伊州乐与中原音乐文化融为一体、共生发展的生动情景。还有以编钟声映射玉成身处的长安城、驼铃声和萨塔尔琴声营造姝瑶所在的西域,并采用多层次的电子音色表达俩人在梦境里重逢、相拥、共舞的场景和彼此的忧伤和思念等。可以说,全剧音乐恢弘大气包涵婉转细腻,古韵悠长时显现代灵动,沁人肺腑,悦目娱心,这种不同以往哈密传统民族音乐的现代表达,体现出创作者对伊州乐美学特色的理解和熟练运用现代技法创作的能力。

音舞诗剧《惟舞伊州》剧照

其次,融合古典舞、芭蕾舞和抽取哈密赛乃姆、哈萨克、蒙古等多种舞蹈元素并结合现代手法创作的舞段,显示地域文化特点。比如唐宫仕女连衣舞袖、踏月而歌、古朴柔美、韵律轻盈的汉唐舞,西域女子胡旋飞舞、轻盈多变、快速旋转的“伊州乐舞段”,以及草原游牧男子粗犷豪放并具有力量感的“驯马舞段”等,对比鲜明,各显风采。 清新秀丽、轻盈灵韵“唐绣舞段”中,姝瑶将中原刺绣技术传回伊州,和秀娘们一起通过穿针、引线、刺绣等舞蹈意味的肢体语汇,绣出一朵绚丽绽放的巨大牡丹,影射出今天哈密维吾尔族服饰牡丹刺绣的来源,凸显了自古伊州乐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的繁荣发展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尤其是玉成通过古典舞和芭蕾舞元素融合的肢体语言及动作技巧,表现了中原地区青年男子清秀飘逸、含蓄温和的性格特征。姝瑶与伊州众人跳起风姿娇艳、曼妙灵动的“绿洲舞段”、千回百转、飘然舞动的“羌笛舞段”等,显示出她活泼、热情、爽朗的性格特征。包括俩人从相识、相恋、相思一直到缔结良缘,不同时空肢体语言细腻的情感表达,不同舞蹈风格的对话与融合,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较好地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全剧融合多种文化元素舞蹈语言的丰富性,不同舞蹈风格语言的自如运用,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和思想主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舞诗剧《惟舞伊州》剧照

另外,剧中各舞段配以古诗词,为全剧增添了诗歌韵律和美感。如开场由游吟诗人怀抱五弦琵琶、悠悠吟唱王维的《阳关三叠》;玉成与姝瑶跨越千里、终成眷属的“婚礼舞段”配以画外音所唱诗人盖嘉运的《杂曲歌辞 伊州 入破第一》诗词;还有不同历史时期关于伊州诗词唱段等,使全剧舞中有诗,诗寓悠深,舞诗交融,意境唯美,呈现诗意浪漫且韵味丰厚的艺术魅力。

简洁舞美凸显“中和”寓意。比如,一开场,舞台中央巨大的圆月,象征中华各民族团圆、幸福的精神追求。“唐绣舞段”里天幕由上而下缓缓呈现巨大绽放的牡丹图,既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符号,同时承载着伊州先民对爱情、生命和国家繁荣的美好祝愿。还有中原宫廷、教坊和西域的沙漠、草原、戈壁、胡杨等精心设计的布景和文化特征鲜明的服装,均在多元文化融合中,营造了一种浪漫、唯美的场景和氛围,体现出主创追求现代简约美学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的丰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的回响,生动形象地看到了伊州乐沿着古丝绸之路的传播,并汲取中原、中亚及西亚的艺术营养,不断传承和发展至今天所呈现多元文化的艺术特征。

音舞诗剧《惟舞伊州》剧照

总之,音舞诗剧《惟舞伊州》是结合现代艺术审美,对伊州乐历史发展脉络的艺术诠释,是对哈密木卡姆的历史回望和文化挖掘,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正是当下时代所需。

音舞诗剧《惟舞伊州》剧照

(张迎春: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暨舞台艺术专委会主任 编辑: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