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河县喀拉奥依村:产业强村 文明铸魂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哈巴河县喀拉奥依村:产业强村 文明铸魂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29 17: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哈巴河3月29日电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一个由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村落——喀拉奥依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促进民族团结、创新基层治理等措施,成功实现从贫困村到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的历史性跨越,正以生动实践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产业振兴激活内生动力

喀拉奥依村以“刺绣产业+良种牛养殖”双轮驱动经济腾飞。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74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16万元。刺绣合作社带动30余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户库丽曼·巴迪什便是其中之一。

走进喀拉奥依村刺绣工坊,库丽曼·巴迪什正专注制作绣品。自2019年工坊成立以来,她一直在这里工作,刺绣工坊每月2500元的固定收入不仅改善了库丽曼·巴迪什的家庭生活,更让哈萨克传统刺绣技艺焕发新生。

(刺绣工坊的机器正在加工产品)

畜牧业同样成绩突出,全村良种牛存栏1636头,多胎羊536只,畜牧业年产值达1300万元。高效节水农田、千亩沙棘种植等特色农业项目,进一步夯实了产业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民生改善托起幸福生活

“过去村民骑马出行,到河里挑水吃,牲畜和人混居在一起。现在自来水通到家里、能住上安居房,养殖有暖圈,生活大变样!”曾担任村支书哈力阿斯哈尔感慨道。

如今,喀拉奥依村建成了现代牧业养殖小区,完成危房改造166户,新建住房14户,实现水冲式厕所全覆盖,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村民幸福感倍增。此外,全村113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60岁以上老人每天都能在"爱心食堂"吃到营养餐。村卫生室全年接诊千余人次,医保参保率和家庭医生签约率实现双百目标。

(爱心食堂活动照片墙)

文化润疆培育文明乡风

作为6个民族共居的村庄,喀拉奥依村将民族团结融入血脉。村内15亩文化活动广场、林下休闲区成为村民精神生活的“加油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孵化出志愿者队伍、合唱队、舞蹈队等3支文化团队。同时,还鼓励文化能人加大手工刺绣、塔巴馕、骑马等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作品制作,利用村委会展厅进行展览、销售,使乡村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从物质脱贫到精神富足,喀拉奥依村的蜕变正是新疆乡村振兴的缩影。这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正以产业振兴为引擎,用民族团结作纽带,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力书写着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罗琪)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