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新疆考古出土文物移交仪式:释放文物资源潜力,让考古成就普惠民生

文化中国行|新疆考古出土文物移交仪式:释放文物资源潜力,让考古成就普惠民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13 11: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2日,考古发掘项目出土文物移交仪式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此次移交的文物种类繁多,不仅丰富了新疆地区文物的馆藏,更创下了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单次文物移交数量的新纪录,总计达到3175件(组)。

(图为考古出土文物交接仪式现场 胡欣飞摄)

本次移交的是自新疆文物考古工作启动以来,12项重要的考古发掘成果,其中涵盖了10项为基本建设而进行的考古项目,以及2项由基本建设考古转变而来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这些项目遍布库车友谊路、库俄铁路沿线、乌鲁木齐萨恩萨伊等地,共计8个地(州、市)。本次移交的文物跨越了从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广阔历史区间,材质多样,包括石、陶、骨、木、铜金、玻璃等。这些文物类型丰富,既有生活工具,也有武器及装饰品,标志着新疆在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移交工作中,向着常态化进程迈进了一个坚实的步伐。

(图为交接仪式签约环节 胡欣飞摄)

(图为交接仪式签约环节 胡欣飞摄)

库车友谊路墓地考古发掘所出土的文物,在本批次移交项目中数量最多。该墓群最初在2007年的城市建设中被发现,并于同年及2010年期间共发掘了15座墓葬。为进一步配合库车市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21至2022年期间对该墓群实施了第三次考古发掘,清理出的墓葬达560余座,其年代横跨春秋战国直至清代,是目前库车地区同时期发掘面积最大,墓葬数量最多,埋葬关系最复杂的一处墓群。

(图为出土文物展示 胡欣飞摄)

此次库车友谊路墓群移交的 2100 余件文物标本中近1700件将分配给即将建成的龟兹博物馆,以丰富新馆藏品,提升展陈水平,展示古龟兹地区的文化习俗、社会生活,展现其与中原地区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史实。

“通过移交补充进来的文物,可以有效改善龟兹博物馆文物品种单一且数量偏少的窘况,通过观看出土文物,观众可以直观既具有浓郁地域特点,又与中原文化具有显著的内在一致性特点的文物,领略和感受西域与中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十分密切的关系,是中央政权对龟兹实施有效管辖的历史实证。文物同时也是一个展现中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龟兹文化的实物印证,展示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龟兹博物馆馆长马丽丽说。

(图为出土文物展示 胡欣飞摄)

近年来,作为新疆唯一有团体发掘资质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已陆续向全疆各级共25家博物馆移交了合计近5000件的珍贵文物。充分释放文物资源的内在潜力,优化文物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发博物馆的动力和活力。

(图为文物发掘工作人员 胡欣飞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考古处处长何李介绍:“除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外,还有疆内外近10家高校、科研院所在新疆实施‘考古中国’新疆重大项目,我们一方面稳步推进考古发掘工作,一方面督促考古资料的整理、公布以及文物的移交工作,尽可能快地将考古成果和文物活化利用,让库房里的文物真正用起来,活起来。”

“文物工作的关键是深入挖掘出土文物内涵,充分利用出土文物,最大程度发挥文物资源效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军说,下一步,自治区文物局将持续协调各考古发掘项目单位加深与疆内各级博物馆的协同合作,通过文物移交等途径不断丰富博物馆的文化“补给”,形成挖掘研究与宣传推广相辅相成、携手并进的积极格局,不断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成果面向公众的全面共享。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毛卫华|胡欣飞)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