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守得渠水润心田

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守得渠水润心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09 14: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05年,黄昏时刻,高新东照常履行着他的巡检职责。突然,他目睹到远方乌云翻滚,不安的感觉侵袭全身,他急忙向闸口奔去。就在这时,房屋轰然塌陷,山洪如同猛兽般袭来……回忆起那年夏日往事,高新东仍然心有余悸。

值班室路口的吊桥晃动剧烈,高新东大声呼唤着妻子和孩子:“快过桥!往山上跑!”他自己却毫不犹豫地冒着山洪危险,冲向闸口,迅速将闸提起。洪水顺着开启的闸口奔腾而出。此时,堤坝眼看着就要被洪水淹没,他被迫向山上撤退,并顺势躲进山腰的一个洞口。此刻周围已经是泥沙俱下,一片山洪肆虐的景象。夜幕渐渐降临,猖狂了数小时后的洪水也慢慢退去,除了漆黑的夜陪伴高新东,再就是对面山上家人们焦急的牵挂。高新东独自摇晃着手电筒,散发的微弱光芒穿透了家人的忧虑,传递出他平安无恙的讯息。因为这一次的临危不乱,迅速开闸,才使得二二二团渠首及沿线暗渠没有遭受大面积的损坏,在排查修补后依旧可以保障供电。

天山天池景区内有一座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水电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以下简称兵团第十二师)北亭供电公司二二二团水电站。40多年来,二二二团水电站职工高新东一直坚守在位于水电站上游5公里处的渠首,此处不仅是三工河最大的闸口,更具备着泄洪能力和承担着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北亭水电站长年取水供电重任。

在民间,三工河被誉为“北疆大水井”,它自天山北麓蜿蜒流淌,穿越阜康,抵达昌吉,汇聚于此的渠首与水电站的作用不可或缺,昔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的电力供应,全仰赖于此。

群山无言,但见证了“守渠哨兵”在深山里44年艰苦奋斗的每个瞬间。2003年,那一场洪水侵袭,至今令人胆战心惊,原本以为从此可以风平浪静,没想到2005年8月晴朗的日子里又让高新东遇到了一次,这两次的洪水突袭至今都让他难以忘怀。踏上渠畔,二十年前那场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泥泞痕迹依旧鲜明。“那时,通信瘫痪,电力全无,这周边十公里仅有我一户人家,下游的大桥被冲垮,道路阻断,其他人都无法进入。”高新东追述着那场往事。

守护水源,始于点滴,却无终途。1979年,年仅16岁的高新东初中毕业,他本可以在城市闯荡出一片新天地,却在青春烂漫的年纪选择了坚守在大山之中。这一段与渠首相伴的“守候之光”,源自高新东的父亲高明福的故事。高明福老人在19岁那年离开山东的故乡加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为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原为农六师天山十场)的一名军垦战士。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坐落于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北部。过去要在这片荒原上开疆拓土,水利建设必不能少,老一辈的兵团人便将目光瞄准了三工河,着手在这里建起了水电站。以渠为家,甘于奉献!高明福为了不辱使命、为了供电安全,带着全家人,成为三工河口的“长明灯”而“守渠人”也成了高明福的人生标签,那一年的高新东才8岁。

扎根在大山里,驻守在水渠边,高家人用默默的坚守和无言的付出守护河水安澜。80年代,高新东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哨位”一干就是40多年。高新东日复一日进行着,查看水位,观察水情,巡查渠道,打捞水渠杂物等工作。到了寒冷的冬季,还需应对防凌讯的艰巨任务,如出现冰塞、冰坝这种特殊冰情,还会导致凌洪泛滥成灾。那时只能依靠人力身着潜水服或雨裤,潜下冰冷的河床将浮冰击碎,稍不注意冰推的反作用力会将人带出二十余米。

他所守护的渠首,沿线渠道大多数年代久远,局部容易出现漏水、管道裂缝等状况,因此,高新东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便需要立即上报单位。有时,他还需细致审查地质状况。随着春天的到来,冰雪消融时地壳难免会产生微妙的变动,渠道也会因温度的升降而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高新东不得不频繁地在数公里长的渠道间穿梭,仔细观察渠道的出水状况。一旦发现出水浑浊,他便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做好防洪准备,杜绝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

自1979年接管工作以来,他见证了渠首闸门的变迁。在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的智慧下,渠首的闸门也仿佛被赋予了兵团精神。最初,那是一道需要攀爬梯子才能到达的手摇式木制闸门。高新东的父亲是一位善于思索的人,他在观察到粉碎机内置发电机在通过皮带机械驱动运作后,便萌生了用发电机来驱动闸门开关的想法。于是,“老高”与技术员共同绘制了设计图,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不断修正,最终成功地将木闸门升级为半自动化。虽然改造后的闸门在外观上不算精致,却极为实用,让开闸工作更加便捷。现在这里的闸门已采用了全自动化模式。

潜心笃志、勠力躬行。通过在生产中磨炼,在实践中创新,高新东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多年来,他不断见证着三工河沿岸的历史性变化,见证着新疆治水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了精确监测水位变化,高新东巧妙制作了一个设有四个水位指示灯的支架,各灯泡分别标示不同水位高度。该装置初期表现优异,经过一段时间,因材料氧化影响了装置的灵敏度,时常需要取出刮擦掉氧化的锈迹。即便如此,自制的设备依旧是高新东工作利器,凭借它的实时反馈,在关键时刻获知水位涨幅。

肩负守渠之责,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责任心。不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夜幕降临,一旦发现异状,他便要立刻着手处理。岁月流转,他的家人也受到了影响,养成了时刻留意水位变化的习惯。长久以来,高新东练就了“观其色、听其声、触其体、嗅其气”的绝技,仅凭设备运行的声响大小、振动频率,便能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出设备故障的根源。

昔日此地荒凉寂寥,鲜有人至,这便是众人对此地的普遍印象。他接过了父亲守护渠首职责的同时也肩负起了将荒山变为绿洲的使命。现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3.5万株树木,这满目苍翠都是高新东与父亲携手植绿造林的见证。

如今,高新东父亲80多岁依旧在为当地水务出谋划策。“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高新东的父亲做到了。守渠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信仰。高新东会一直守下去,直到岁月尽头,“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渠首!”高新东做到了。潺潺流淌的渠水,润泽着心田,确保着安全供电,见证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日报新疆站记者毛卫华|马倩妮)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