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仑山下播撒光明的种子——“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守护边疆光明视界

在昆仑山下播撒光明的种子——“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守护边疆光明视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8-04 20: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白内障复明公益行动在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圆满落下了帷幕。来自五湖四海的数十位杰出眼科医师,汇聚于这片辽阔的边陲之地,携手共筑光明之梦。此次行动,标志着“光明之行”公益行动第七度踏入新疆,以无私的奉献与精湛的医术,为这片土地上的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作为一项集社会之力、医院之技、民众之需于一体的卫生公益盛举,“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不仅聚焦于贫困患者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更将援助之手延伸至眼科医疗的广阔领域。每一次的远行,都是对偏远地区眼科医疗水平的一次全面提升,既为患者带来光明,也为当地培养眼科人才、建设眼科中心,以及开展眼科疾病筛查与预防工作等。

新疆叶城县,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幸成为“丝绸之路·光明之行”的第12站及第24站的重要节点。在2017年9月的首次造访中,义诊团队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1642名眼疾患者进行了细致的筛查,并成功实施了146例白内障手术,为当地病患送去了光明。再度踏上这片土地时,义诊团队更是再接再厉,为当地1723名眼疾患者提供了专业的义诊门诊筛查服务,完美完成206台白内障复明手术及3台玻璃体切除手术,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无数双重见光明的眼睛,是无数家庭重获幸福的笑容,更是“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公益行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生动写照。

守住一寸秋波,呵护光明未来。7月底的叶城县骄阳似火,但前来门诊筛查的人络绎不绝,从门诊登记,视力检查,初诊,特检,复诊及收入院、手术等各环节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都在全力以赴热情接待,城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秀的眼科医疗服务。

推动高品质医疗资源规模的扩大与地域均衡分配,无疑是近年来医疗改革领域的一项具有深远战略眼光的重大举措,它深刻体现了对社会民众健康需求的深切关怀与积极响应。在那一方方充满希望的诊室中,有一位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活动的领航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疾病诊治中心的核心掌舵人——赵培泉教授。面对络绎不绝前来问诊与复诊的老年患者,赵教授的话语温暖而坚定:“目睹患者重获光明,我十分欣慰,这份来自叶城百姓的信任,同时也在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每一位病患的康复,都将成为我们不懈动力,驱使我们跨越千山万水,为他们的世界送上光明,做最坚定的光明守护者!”

依尼沙·沙依木老人是这次光明行的受益者之一,她表示:“我右眼患病两年时间,日常视野狭窄,难以看清环境全貌导致行动不便,走路时会撞到东西甚至跌跤。但做完手术以后,我可以看到环境全貌了,走路不再需要别人搀扶了”。

治疗的是眼睛,但其实是心坎上的工程。“光明行”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师生发起的一项旨在为医疗薄弱地区的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救助的公益行动。迄今为止,已有19年的时间,足迹遍布全国11 个省23个区县,一批又一批的公益使者们,有力地推动了西藏、青海、新疆,海南等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防盲事业发展,受到当地政府、医疗机构及农牧民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

每一代人均承载着独特的长征之旅,肩负着专属的使命与担当。在浩瀚的医疗星空中,有一群眼科专家,他们以公益义诊为火种,点燃了自己独有的长征之路,将光明的种子播撒至祖国边疆的每一个角落。赵培泉教授在活动中真挚发言:“长征曾喻为是英勇的宣言书,激昂的宣传队,以及播撒希望的播种机。而今,我们的‘光明行’正是这新时代的长征再现,它不仅是我们的宣言,更是我们传递爱的队伍,播撒光明的播种机。

在感慨之余,我们满怀热忱,愿以数十年磨砺的医术与经验,为叶城县的白内障患者驱散黑暗,引领他们走出因眼疾导致的生活困境;同时,我们愿借此契机,倾囊相助,不仅致力于患者救治,更在帮扶带教中,与医院同仁并肩作战,共同推动叶城医疗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病患重见光明,大步迈向清晰光亮的美好生活!”

2016年,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慈善光明行”更名为“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在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赵培泉教授的带领下,“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确立了以南疆为核心的行动路径,秉承着公益无国界之精神开启了第二个十年。2018年8月,“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走进被誉为“生命禁区”南疆红其拉甫哨所,为驻守官兵进行眼疾筛查和手术,同时在当地完成流行病筛查242人次。2019年,“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携手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志愿者工作委员会、 中国志愿医生行动及飞鹤集团走进黑龙江省龙江县,实现了从眼科到全科诊疗的重大转变。

播爱心于边疆、撒光明于全国。组团援疆,给边疆百姓带去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一群眼科人一直在路上。北京大学校友、“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以下简称“光明行”) 联席领队王守良介绍说,本次“光明行”行动,汇集了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资深眼科医生以及遍布全国的志愿者精英,他们携带着顶尖的医疗设备与充足的药品,在7月25日至29日期间,深入叶城地区,持续开展眼科义诊活动,并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帮助叶城县患者重获光明。

把保障边疆人民的眼睛健康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到达叶城的次日上午,润泽方略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咨询部经理、“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白内障复明公益行动第24站新疆叶城站秘书处组长李晓霞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光明行活动流程,和大家一起梳理门诊筛查,视力检查,住院治疗的整个细节,对整体活动开始最后的“彩排”。

当日下午,慈善光明行组委会副领队、原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白内障复明公益行动第24站新疆叶城站门诊医疗组组长孔庆健,开始为前来就诊的群众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检查。

衔接门诊、住院、手术等诊疗环节的“患者转运”是一项细致体贴的工作,“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青少年公益营、南京医科大学医学院在读生孟润德在这个岗位,做得有声有色,扫码租用了轮椅,小心翼翼地推着,为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提供了极大便利。

俯下身子沉下心,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光明行团队一直坚持的帮扶理念。“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青少年公益营的队员来到临近叶城的泽普县,去年, “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第23站在泽普刚刚结束。在泽普县人民医院,眼科主任王二丽向大家介绍了这一年来眼科的发展,全面详细地介绍科室的医疗设备,从晶体状态的即时绘制,到出血风险的精准判断,每一个环节都让队员们大开眼界。

“光明行”作为一个已经走过十九年的公益项目,一直注重薪火传承, “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青少年公益营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少年队员组成的,既有“薪火相传”的责任和担当,又有学习与社会实践重塑收获和成长。

他们中有初出茅庐的首次参与者,也有多次投身于此的资深志愿者;有的正漫步于医学的殿堂,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还有的,则是在父母参与“光明行”的耳濡目染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爱心的道路。

青少年公益营用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患者,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角落。他们与当地志愿者的并肩作战,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关爱他人,更在整个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为“光明行”贡献青春力量。

长久以来,“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始终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卫生援疆的每一项任务,持续创新策略与路径,深化组团式援助的力度,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与优势互补,进而更广泛地惠及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听闻光明行志愿者再次来到泽普县回访病患,64岁的帕提古丽·扎依提,那位在2023年历经治疗终得康复的亲切长者,满怀热忱地邀请众人踏入她的家门。踏入家中的那一刻,帕提古丽·扎依提的脸上洋溢着手术成功后的由衷喜悦。她回忆过去,因生活重担与视力衰退交织的阴霾,曾让她的世界变得模糊而沉重,日常琐事皆成难题。

自那场改变命运的手术之后,她的世界被再次点亮。重拾的清晰视力,让她找回了生活的乐趣与自信。“你们知道吗?我的手艺可不含糊,特别是拉条子,攒劲得很!”她自豪地分享着,眼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还有家里这些鲜花,每一朵都是我亲手打理,每天能看着它们绽放,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随着“泽普光明行”活动的深入开展,当地逐渐掀起了一股青少年近视眼预防的热潮。王二丽医生及其团队不辞辛劳地穿梭于乡镇农村之间,将眼健康知识、白内障的预防与保护措施以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逐一传达给每一个需要的人。这股热潮不仅唤醒了更多人对眼健康的关注与重视,也促使了更多机构和人群投身于眼科治疗事业之中。

“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中的这些眼科医者,虽来自四面八方,却心手相连,怀揣着同样的信仰与追求。边疆的辽阔天地,成为他们践行崇高使命的舞台。无论是风沙肆虐的西北边陲,还是高寒缺氧的西南极境,他们的身影如同夜空中的繁星,为那些饱受眼疾折磨的病患带来了光芒,期待他们的眼眸都能闪烁出生活的灿烂。

进一步提升致盲眼病“筛、治、防”融合能力,“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结合实际情况推进项目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回顾过去,上海对喀什地区、叶城县等地的援疆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提升受援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石榴籽一样的团结互助下,上海与新疆叶城的援建合作源远流长,成果斐然。从医疗援助到教育支持,从产业合作到文化交流,每一个项目、每一次合作都凝聚着两地人民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期盼。而“光明之行”作为两地援疆工作的重要品牌,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沪疆情深,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

一张张淳朴的南疆面孔,一声声真挚的“热合麦提”,一次次绽放的新疆微笑,这是公益行动的源泉和动力,无数眼科专家们正在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以扎实的手术技能和专业能力,用爱之光、心之明、善之行擦亮了“医疗援疆”的新名片,让边疆的各民族群众“足不出疆”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公益的形式、技术、设备、管理手段一直在变,“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为人民服务的终极目标永不会变!

(中国日报新疆站记者毛卫华|马倩妮)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