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坚持问题导向 抓好关键“三端” 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新疆昌吉州坚持问题导向 抓好关键“三端” 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28 11: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昌吉州深入贯彻《信访工作条例》,把信访工作法治化纳入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五个法治化”“四个到位”,坚持问题导向,抓好前端预防强源头,抓好中端规范促化解,抓好末端追责压责任,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信访形势持续向好,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抓好前端预防,推进源头预防法治化

统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访信息系统等七大平台,全面归集信息,紧盯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开展研判问效、重点督办,重点信访研判意见当天推送至各责任单位,并跟踪督促,做到件件清、事事清,以最快速度、最优方案、最实措施全力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15.2万件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得到有效解决。深入践行“浦江经验”,将接访下访与实地督查、蹲点调研等有机融合,精准掌握一线实情,致力源头化解,努力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不诉自办”转变,协调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有效防止矛盾激化、信访上行。积极推进访诉同源治理,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人民信访受理中心、司法调解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五大中心和劳动争议诉调对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调解室等八大特色调解室有效聚合,打造“调解、仲裁、信访、公证、审判、普法”一体化全域“和合昌吉”法务中心,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调解员“接单”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全方位、多领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捷、高效、优质全方位法务服务。以“和合昌吉”法务中心为辐射带动,推进县、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深度融合,打造集接待、受理、调处、督办、化解、回访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在各乡镇(街道)探索建立“和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网络向基层延伸、工作向基层贴近,实现信访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抓好中端规范,做到受理办理法治化

制定完善受理告知单、办理告知单等一系列配套文书,进一步规范细化受理、办理工作流程,坚持“三个不受理”和“四个讲清楚”,精准转交办信访事项,依法依规妥善化解信访问题。持续开办信访法治“大讲堂”,深入开展信访法治“大学习”,专题组织《信访工作条例》和信访法治“大培训”,增强各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化解矛盾、破解难题能力。创新工作机制,打通信访法治化“痛点堵点”,针对疑难复杂信访事项,创新建立“四书四会一答复”工作机制,用好“听证监督、检察监督、法学会监督、人大监督”会议制度,规范信访案件化解流程,强化办理全流程监督,有效推动疑难复杂信访事项依法定性化解。聚焦事要解决,落实“双交双办、一事双督”机制,按照“三到位”要求加大督办力度。精准梳理83件疑难复杂信访事项,由县(市)委书记、县(市)长、政法书记、公安局长“四大员”带头包案,高位、高标、高效推进化解,着力解决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走出践行“浦江经验”的昌吉实践,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抓好末端追责,落实监督问责法治化

立足筑牢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新防线、全力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对标“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以自我革命精神打破思想束缚,创新方式方法,聚焦作风不实引发矛盾、群众诉求无人受理、问题办理推诿搪塞等解决群众困难诉求中的重点难点,探索建立信访事项复盘溯源工作机制,对新发生信访事项落实“三看三查”,全量复盘溯源,细致还原信访事项本真过程。通过对引发信访问题源头和信访处理过程的复盘溯源,看对待信访事项人民至上的思想认识、看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工作作风、看解决矛盾化解问题的工作质效,查信访事项的引发责任、查群众出现诉求后首问负责受理办理责任、查信访问题发生后及时依法处置和监督推进责任落实情况。在查清问题事实、找准问题症结的基础上,加大结果运用,强化监督问效,倒逼责任落实。今年以来,通过对新发生的200余件信访事项复盘溯源,州、县两级信访部门共提出“三项建议”57次,其中改进工作的建议43次、追究责任的建议14次,发现问题线索并移交纪委14件,运用“第一种形态”约谈责任领导15人次,有效把前端源头减少信访问题、中端依法依规受理办理信访事项和末端监督追责倒逼信访事项化解融为一体,从“解决一个难题”到“解决一类难题”,真正抓住了压实信访工作责任的“牛鼻子”。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黄玉莲)

 

 

【责任编辑:韩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