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太棒了,还想再看一次……”,“表演中还用到了鹅、骆驼等道具,太有趣了……。”11月4日晚,阿克苏地区影剧院的观众一边有序排队离开影院,一边意犹未尽地讨论着刚刚结束的演出。当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创音舞诗画“却日库木麦西热甫”在阿克苏市首演。
舞者展现出了独特韵律和风格的《却日库木麦西热甫》张勇 摄影
演出共分为《迎春麦西热甫》《记忆中的麦西热甫》《丰收的麦西热甫》三个篇章。表演者弹着手鼓、都塔尔,唱着木卡姆音乐,身着白色鸭子道具的演员在前进中觅食,不时“偷袭”附近观众,别具一格的舞蹈表演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观众古丽娜尔·艾力说:“演出太精彩震撼了,富有时代感和民族特色的气息,是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通过演出,不但近距离感受了麦西热甫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通过麦西热甫更加深入地了解阿克苏市这座城市。”
“这场演出太棒了,我现在脑海里全是节目里的精彩场景!”走出演出大厅,来自重庆的游客张春群兴奋地说,她是第一次来阿克苏市,就看到了如此精彩的演出,了解了阿克苏独特的人文风情和民风民俗,这一定会是一个让她难忘的演出。
据了解,麦西热甫的表演形式多样,舞蹈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在表演过程中,舞者们动作优雅、节奏感强,展现出了独特韵律和风格。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把却日库木麦西热甫作为咱们阿克苏的文化名片,向全国、向全世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文化、阿克苏历史。”文艺爱好者徐印利说。
却日库木意为沙漠中的水,而“却日库木麦西热甫”则是指围着沙漠中的水表演。这个民俗活动起源于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日库木麦西热甫”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这次首场展演,也为阿克苏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推动了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
阿克苏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峻说:“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传承,我们排练了一部时长45分钟的舞台剧《却日库木麦西热甫》,后续将在对口支援阿克苏的浙江省进行巡演,让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被更多人了解、喜爱。”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崔书敏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