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疆阿克苏种业论坛成功举办

首届新疆阿克苏种业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9-27 13: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现场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7个,投资额达13.77亿元

中国日报阿克苏9月27日电(记者毛卫华)金秋九月逢盛会,硕果飘香迎贵宾。9月27日,首届新疆阿克苏种业论坛活动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活动主题为打造“丝路种业硅谷”·建设现代农业强区。由新疆阿克苏地委、行署、中国农业大学、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共同主办,地委农办、地区农业农村局,地区林业和草原局、畜牧兽医局、科技局,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阿克苏地区种子协会承办。来自农业农村部、自治区、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及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农业院校领导及有关院士、国内种业领域知名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

新疆阿克苏地委书记吴红展宣布论坛开幕,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阿迪力·艾力致辞,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领导出席并做讲话。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种业振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全疆农业大区,也是种业大区的阿克苏,地区始终把现代种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紧紧围绕打造“七个基地”、培育壮大“八大产业集群”,全面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加强农业品种培育创新,加强现代种业基地建设,种业振兴行动实现良好开局。

据记者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现有不同经济成分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4家,主要从事棉花、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种子选育、加工、销售等工作。14家种业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注册资金5千万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有2家;注册资金1千万元至5千万元之间的企业有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国家级AA级种子行业信用企业2家;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2家。   

数据表明,阿克苏地区主要大宗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优质种子统一供种率达100%。2022年,地区农作物合格制种田面积63.21万亩,其中:棉花种子田40.88万亩、制种量4万吨;小麦种子田18.4万亩、制种量6.9万吨;玉米制种田2.01万亩、制种量0.9万吨;水稻种子田0.54万亩、制种量0.3万吨;马铃薯种子田1.23万亩、制种量3万吨;花生种子田0.15万亩,制种量0.35万吨;合计生产种子15.45万吨。阿瓦提县、拜城县分别被命名为国家区域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主要农作物全部实现商品化供种,优质种子统一供种率达到100%。

统计显示,目前,阿克苏地区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棉花、小麦、玉米优质种子制种量分别占全疆需求的65%、35%、25%以上。现有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马铃薯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打14家;建有中国美利奴细毛羊、拜城油鸡2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阿瓦提县、拜城县分别被命名为国家区域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新和县建成了南疆县(市)中唯一的种公牛站。与此同时,阿克苏地区与区内外院所合作,相继挂牌组建了“棉花生物育种创新平台”“浙阿瓜菜制种研发合作中心”“大豆科学技术研究院”,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有效推动地区种业做优做强,为全地区种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推进现代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新疆阿克苏地区决定举办首届阿克苏种业论坛活动,以论坛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推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落实落地,为推动新疆种业振兴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本次论坛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朱玉贤、曹晓风、邹学校分别作主题报告,中国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相关专家及与会人员共同论证《阿克苏地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发展规划》,并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阿克苏分院揭牌仪式。

 

 

同时,还促一批种业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涉及联合实施科研项目、共建创新平台、共同培育科技型企业、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等。

此次论坛当天,阿克苏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7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89亿元,是收获满满。

 

首届阿克苏种业论坛活动的成功举办,阿克苏地区将以国家级综合性种业产业园创建为核心载体,聚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共同打造中国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阿克苏分院科研合作平台,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和科研能力等优势,全力打造种业研发创新活力强劲、种业企业聚集效应一流、发展环境最为优越的种业高地,打造立足新疆、辐射全国、面向中亚的“丝路种业硅谷”,为推动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刘红文)

新闻背景:

新疆阿克苏地区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南疆中部,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两国接壤(边境线长263.8公里),南与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相邻,北以天山为分水岭,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接壤,总面积12.55万平方公里,辖7县2市,89个乡镇、9个街道、11个片区管委会,1186个行政村、147个社区。截至2022年末,地区常住人口327.86万人(含兵团一师40.7万人)。

区位优越。阿克苏是新疆南北要冲和东西贯通的关键节点,拥有阿克苏市、库车市、阿拉尔市3座机场,南疆铁路、国道314线贯穿全境,国道217独库公路连接南北疆,基本形成集公路、铁路、民航、管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十分便利。

资源富集。境内已发现各类矿种83种,探明原油储量31.21亿吨,天然气储量2.2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储量53.66亿吨,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塔里木盆地已探明储量的80%、90%以上,是西气东输的主气源地和塔里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重要的长绒棉和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自治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是新桃、红枣和苹果等优质特色果品主产区,也是全疆绒山羊基地和细毛羊基地。

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境内龟兹、姑墨、温宿等古代城邦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 658年,唐朝安西大都护府从高昌(今吐鲁番)移至龟兹(今新和),统辖天山南北,龟兹成为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

文化灿烂。早在2000多年前,阿克苏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的重地,这里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域文化艺术独具魅力,多浪舞、赛乃姆、麦西来甫、盘子舞等民间歌舞底蕴深厚,大型音乐舞蹈《多浪之花》《杏花之约·思路龟兹》在多地公演,深受各族群众欢迎。

景观优美。境内有浩瀚辽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望无际的原始胡杨林,古木奇绝的天山神木园,绝壁高耸、奇峰兀立的托木尔峰神奇大峡谷,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克孜尔千佛洞和库木吐喇千佛洞等石窟群,还有闻名中外的苏巴什佛寺、克孜尔尕哈烽燧,以及著名的古代冶炼遗址、佛教遗址等文物古迹。共有3A级及以上景区67家,3A级以下景点景区46家,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GDP)1739.5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2.1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22.06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695.34亿元,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3:35.7:40.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32亿元,同比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2.36亿元,同比增长11.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45.02万亩,产量195.32万吨;棉花播种面积764.16万亩,皮棉产量102.71万吨;林果业总面积450万亩,果品产量259.77万吨;牲畜存栏938.08万头(只),牲畜出栏565.71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0.73万吨,牛奶产量18.77万吨,禽蛋产量3.45万吨。工业增加值482.91亿元,同比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2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990元,同比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7元,同比增长6.2%.(备注:以上数据中,除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外,其他数据均不包含兵团第一师)。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