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内陆、离海最远的新疆,近日因出产海鲜而火爆“出圈”,让全国人民感到惊喜,赞叹科技与“狠活”,感叹“新鲜”的底味蕴含着创新和环保的滋味。如今,新疆海鲜迎来大丰收,不仅走上了国内的餐桌,也搭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扬帆出海、云游世界。
近日,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申报的一批重量9.5吨、价值43万元的冷冻虹鳟鱼经乌鲁木齐海关所属伊宁海关监管放行,首次出口泰国。
“伊宁海关从企业备案到日常监管,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产品品质,加速了国外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认可,目前,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养殖的三倍体虹鳟经新疆鳟贵鲜食科技有限公司切片、烟熏等精深加工后已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后期我们还将开发更多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进一步壮大国外市场。”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疆鳟贵鲜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詹滔荣说。
新疆出产的“海鲜”不仅仅有来自于新疆尼勒克的“虹鳟三文鱼”,还有来自于新疆博斯腾湖的“池沼公鱼”、赛里木湖的“高白鲑鱼”等各类水产品。因其天然特性、营养价值和味道鲜美备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池沼公鱼原产于日本霞浦湖,后因湖水污染原因在日本几乎消失。上世纪90年代,池沼公鱼引入新疆博斯腾湖,在博斯腾湖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水质中快速繁衍生长,成为博斯腾湖出口量最大的水产品,多年来连续出口日本、韩国等地。据统计,日本市场上从中国进口的池沼公鱼中,博斯腾湖占到七成。
“在海关的全程技术指导与严格监督下,我们公司取得了有机产品认证,水产品保持100%出口合格率,从未出现因质量问题在国外通关受阻的情况,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博湖县蓝翔食品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淑博表示对公司业务发展信心满满。数据显示,今年1—7月,库尔勒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出口水产品213.6吨,货值82.182万美元,主要出口国为日本。
高山封闭、湖水养殖的赛里木湖高白鲑鱼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来新疆旅游的必尝佳肴,据介绍,赛里木湖高白鲑鱼EPA和DHA含量是普通鱼类的30倍,新疆赛湖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白鲑鱼籽产量约占全国白鲑鱼籽产量的80%。目前,赛里木湖高白鲑鱼已先后出口欧盟瑞典等国家。
为培育水产养殖优势产业,乌鲁木齐海关强化源头监管,建立全链条监控监测体系,对企业养殖环境、养殖过程、成鱼品质全程监管、全面把控,确保出口水产品各项指标符合进口国食品安全标准。根据出口水产品的特点和检验检疫要求,指定专人进行政策辅导和通关指引,指导企业进行原产地、养殖场/基地备案规范申报,指导企业通过“云签发”模式“足不出户”申领证书。设立特色农食产品“绿色通道”,实行快速响应、提前预约、优先查检,建立样品送检专人负责制,确保即验即放即出证,做到出口“零延时”,实现快速通关和安全保质一体推进。
此外,各海关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送教上门等服务举措,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微信关企联系群、电话告知等方式向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提醒辖区水产企业关注进口国相关准入要求、通关新政、技贸措施等,推动企业不断优化内控管理水平、增强内生动力、提升产品质量。
据相关企业统计,2021至2023年8月,新疆出口备案水产品企业累计销售9773吨、货值5.6亿元,其中,出口1291吨、货值5475万元。主要销往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可见,水产品的发展潜力正在逐步释放。随着更多的新疆“海鲜”走入国际市场,水产养殖也将进一步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成为新疆渔业主产区的富民产业。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支持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为培育优势地产品、水产品把好质量安全关,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推动水产品对外贸易健康发展。”乌鲁木齐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处张耀说。
接下来,乌鲁木齐海关将充分利用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定位,主动作为,发挥职能优势,进一步对出口冷冻水产品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将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境外注册推荐力度,做实做细外贸措施,及时跟进帮助企业掌握国外最新要求,加大原产地政策宣讲,助力新疆水产品更好融入国际市场,让新疆的水产品‘鲜’飘海外。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乌鲁木齐海关、伊宁海关、阿拉山口海关、库尔勒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