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安全规范的新要求,明确“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4月3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守住人民安康‘幸福线’”新闻发布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2023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紧扣自治区民生领域重点工作,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听取和审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列入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并作为十四届人大首次监督项目,重点推进。
关于为什么将《社会保险法》执法检查工作作为年度重点监督项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阿依夏木·玉努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社会保障事业高度重视,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随着自治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新旧问题亟需解决,尤其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社会保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真正守住人民安康‘幸福线’非常必要”。
执法检查作为人大监督的一种法定方式,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权。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三个小组,从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基层社会组织等三个层面,采取前期调研+实地检查+委托检查+督促整改的方式,运用“明察暗访、随机调查、联合督察”等形式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本次执法检查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一是推动法律的宣传普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实地检查,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二是推动法律的有效实施。执法检查围绕社会保险发展水平不均衡、社保基金运行监管有待优化、社保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重点难点问题和反映突出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督促相关行政、司法部门依法行使职权、落实法律责任,以改革实效和法律有效实施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是推动完善政策法规。一方面,紧扣中央决策部署,总结概括自治区社会保险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提出需要立法解决的重点问题,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社会保险法治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地方社会保险制度探索步伐,制定完善社会保险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为相关领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自治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岩说。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2082.36万人次。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364.6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94.6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23.00万人。全区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参保2064.04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07.62万人,占全区参保人数的24.5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56.41万人,占全区参保人数的75.41%。
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如何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自治区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厅长郝磊说“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做好财政资金保障,进一步提升监管质量和水平,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保障。”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之本,更是社会稳定之基。下一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认真履行人大监督职能,对重点难点工作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跟踪问效,扎实做好监督工作“后半篇”文章,推动自治区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木尼拉·卡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