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疆)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疆)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6-12 17: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疆蒙古族短调民歌是新疆蒙古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疆蒙古族人民生活、节日庆典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反映了新疆蒙古族人民的历史、生活、思想情感、道德风尚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流传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及新疆其他蒙古族聚居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新疆蒙古族短调民歌内容几乎涉及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有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短歌、叙事歌、摇篮歌和儿歌等。短调民歌具有节奏鲜明、节拍明确、曲调易唱等特点,旋律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音回荡,对比强烈,体现了蒙古族人民质朴、豪爽、热情、奔放的性格。短调民歌有固定的曲调,往往即兴填词演唱,节奏明快,演唱时可根据不同的场合,演唱不同的歌曲。在音乐形态方面具有节奏短小、曲调优美、以五声调式为主的特征,有两句、四句式或其它结构形式,节奏规则多采用单一节拍,常见节拍形式有2/4、4/4、6/8以及混合节拍。伴奏多使用蒙古族独有弹拨乐器托布秀尔,以及笛子、四弦琴等。新疆蒙古族短调民歌生动地记述了新疆蒙古族人民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对真、善、美的热情歌颂,抒发了热爱光明、憧憬未来的情怀。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