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拜城县:创新生态农业模式 带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新疆拜城县:创新生态农业模式 带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1-19 20: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走进华凌牛业拜城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2200余头繁育母牛在广阔沙地嬉闹奔跑的场景。“我们的养殖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圈养,而是让它们在户外多运动,这有助于牛生长的身心健康。”华凌牛业拜城田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李军平说。

2021年10月,华凌集团牛业田园综合体项目落户拜城县,这是拜城农业产业化发展史上投资开发规模大、带动效益广、发展前景好的利民惠民项目。项目总投资将达45亿元,肉牛养殖规模可达到6万头,养殖肉牛6万头,配套实施“养、储、销”一体化项目。

“我们严格按照养殖规模化、品种纯元化、管理信息化、饲喂自动化、营养精准化、产业生态化的养殖标准、运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融资、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的科学肉牛养殖模式,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化,致力于打造智慧农牧服务体系。”李军平介绍说。

华凌牛业田园综合体项目是集饲草种植、良种繁育、养殖屠宰、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智慧农业、旅游康养等为一体,农林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新模式,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三园一镇”,即“肉牛产业科技示范园、高效节水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园、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和华凌牛业特色小镇”。

“三园一镇”的新型农业模式,不仅提高农业科技化、高效化,同时也为进出口贸易,旅游康养提供了平台,对推进乡村振兴、优化产业链、促进拜城县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起了重大作用。

“我在这里工作4个月了,月薪3000多元,离家也近,在这上班不仅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还学到了技术,以后我会好好工作,学习更多技术,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工作人员库迪热提·艾合买提说。

目前,该项目现有牛存栏量8000余头,其中繁育母2000余头、育肥牛6000余头、其中品种有褐牛、海福特母牛、蒙贝利亚母牛、西门塔尔等。项目带动就业人数101人,实习生14人,临时用工签协议人员总数921人,2021年平均工资支出40万元。

拜城县立足畜牧业发展,计划种植优质高产饲草料2万亩,建成综合饲草料的加工厂,有效促进畜禽养殖向均衡化、标准化发展,提高养殖投入产出比和群众养殖收益;并按照“整体推进、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综合利用”思路,大力推进粪污堆积发酵、肥水一体化、有机肥加工、沼气生产等相融合的粪污处理建设,形成了“粪、草、肥、养”循环发展的粪污利用模式。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华林牛业在拜城赛里木镇先期投资建设了2600多亩国储林育苗基地,主要培育刺柏、圆柏、侧柏、法桐等在内的10个品种5万多棵。

2021年以来,拜城县围绕华凌牛业拜城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全力打造构建“畜牧养殖+”产业体系,通过“畜牧养殖+良种繁育”“畜牧养殖+特禽养殖”“畜牧养殖+冷链物流”“畜牧养殖+饲草配套”“畜牧养殖+肥料利用”的模式,健全农产品流通环节,不断推进草畜平衡,努力解决畜牧养殖饲草料供给问题,推动“种、养、加、销、科技推广应用”一体化三产融合发展的畜牧业全产业链闭环式运行格局,以创新农业模式“三园一镇”带动拜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张晓宇)(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