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鸟击防范安全屏障———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综合管控鸟击防治工作显成效

筑牢鸟击防范安全屏障———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综合管控鸟击防治工作显成效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24 19: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快速发展,机场及周边生态环境有所变化。同时,经数据分析得出,本场鸟击高度也逐渐由地面向空中转变,对鸟击防治工作的要求也提升到新的高度。加之今年气候多变,候鸟迁徙活动更为复杂,对航空器安全运行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乌机场分公司飞行区管理部以民航局“六个起来要求”为抓手,加强鸟击防治管理,从生态调研、治理、研究等方面构筑起全方位、高效率的鸟击防范安全屏障。

“紧”在思想认知上 高度重视鸟击防治工作

通过部门、中心、班组培训学习,加强鸟防人员和团队的战斗力。在人员思想及理论提升方面,通过周例会组织学习民航规章制度,传达最新的工作要求,提高人员业务知识能力,深化鸟防人员“四个底线”防范意识,高度重视机场安全运行;重视自我思想的转变,准确了解、把握鸟类生存活动相关影响规律,变被动防鸟害为主动控鸟害;重视大型鸟类、群鸟等高危鸟类活动;重视鸟害防范食物链消除环节。在团队管理方面,要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团队工作理念。通过多次中心会议,探讨鸟防关键项目,灵活机动调整计划,制定“灭虫鼠、控草高、降鸟击”春季鸟防工作目标。

“细”在按章运行上 形成闭环管理的模式

使标准化、SMS体系、法定自查等工作充分融合,重视标准宣贯培训工作,切实让鸟击防治人员及时、准确掌握最新标准,加强员工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按章运行的同时要做到提前分析鸟击防治工作方面的危险因素,确定危险源,要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体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因素、管理上面暴露出的缺陷来开展防控,并跟踪整改措施。此外,将驱鸟巡视、生态调研与生态治理工作环环相扣,根据巡视、调研综合情况,科学制定治理计划,合理开展治理效果的跟踪、验证,针对效果不太显著的措施及时调整,有效建立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模式。

“勤”在现场“巡、调”上 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岗位工作手册》,驱鸟巡视人员夏季09:00前、冬季09:30前完成驱鸟交接班后开始每日的班组例会,严格按照驱鸟巡视流程双人双车交叉巡视,在重点鸟类活动时段08:00-11:00、18:00-20:00增派“副班人员”,并设置一名“专职鸟情观察员”使用集束声波驱鸟器及其它驱鸟设施设备,与原值守人员在跑道两端主起降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威胁鸟种的实时驱赶,并将重点鸟情信息及时传递给生态调研人员;同时,将生态调研升级为区域化管理,根据生境对飞行区外规划出9个区域、5条路线,春、夏、秋季(3月-11月)在10:30-18:30,冬季(12月-次年2月)选取任意时间段以车巡或步巡方式对飞行区外生态环境进行调研;飞行区内规划出8个区域,每年第一、四季度在08:00-11:30、15:00-18:00、20:00-21:30;第二、三季度在07:30-11:30、16:00-19:00、20:00-22:30选取一个时间段以步巡方式对1-8号调研区域进行调研,细化出每个区域高、中、低危鸟类,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红”在履职尽责上 践行初心使命

充分发挥中心支部堡垒的作用,将党建和业务“三基”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合,结合“群众责任田”工作机制,将鸟击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制定有效措施,党员带动团员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托“青”字号品牌创建,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工作,在鸟击高发季节及鸟类活动高峰时段,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启“副班机制”,集中力量开展鸟击防治工作。此外,每月以座谈的形式将“三个敬畏”、安全作风建设、风险活动警示贯穿于岗位上,将鸟击防治工作放在员工心中。

“硬”在管理导向上 扎实基本功建设

部门、中心、班组三级管理,明确目标靶向发力,将岗位练兵与应急处置内容充分融合,岗位练兵将《岗位工作规程》、《应急处置预案》全覆盖,每月开展训练,将突击性演练作为常态化演练模式,严格把关全员的业务知识,重视每次演练评估出的问题,确保练一次有一次的效果。同时,制定《集中岗位练兵计划》,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切实补齐应急处置短板,提升生态调研、鸟羽研究等方面专业素养,夯实基本功。

“亮”在发现问题上 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以探寻鸟类治理问题为导向,将乌机场飞行区由内而外分为高危区、中危区、低危区,并进行不同程度的治理,重点是对高危、中危区域管控。对高危区内草情、虫情、鸟情等进行摸底排查,控制机场吸引鸟类的环境因素,全面开展除草、撒布药剂、切断鸟类食物来源。中危区紧邻高危区,安全容忍度仍然极低,在实现防范责任区过程中,实施“事前预警、综合治理”的防范体系,形成了一套从发现鸟情、系统通报至规范处置的“标准化流程”,当接到报告的鸟情预警后,及时采取组合针对性防治措施,进行全方位布控,精准有效控制现场鸟情。

针对吸引鸟类进入飞行区活动、鸟击残留物寄送鉴定难、迁徙鸟类对航空器威胁性大等问题,通过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生态环境研究室开展食物链分析、鸟击羽毛残留物鉴定、迁徙鸟类研究等工作,均为预警、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食物链分析:共开展鸟类解剖25次,分析出5类、共43条食物链。通过分析结果指导各项治理工作;鸟击羽毛残留物鉴定:目前扩充全疆各机场鸟羽信息13目30科;迁徙鸟类研究:建立全疆迁徙鸟类研究交流小组,邀请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召开全疆春、秋两季迁徙鸟类研究交流会,乌机场分公司飞行区管理部从迁徙鸟类组成、种类、数量、活动周期及鸟类种群数、时间节律、迁徙路线进行分析,对下一阶段迁徙鸟类路线、时间进行预测,并通过事前预警和事中处置做到在重点区域对威胁鸟种的实时驱赶。

通过一系列的管控措施,乌机场分公司飞行区管理部强基固本,稳中有进,全面通过“草-虫-鸟”生态调研、系统分析、科学研究,运用综合调控手段全面打造鸟击防治工作的新局面。在今后工作中,乌机场分公司飞行区管理部将持续夯实基本功,将“六个起来”落到实处,防范安全隐患,全力以赴做好鸟击防范工作,保障航空器运行安全。

(田野 何晶)(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