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河县:税惠兴农 助力乡村振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疆精河县税务局坚持以“学史“促“力行“,深入持续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活动和“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将惠民“春风“吹遍田间沙漠,助力涉农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税务力量。

新疆精河县:税惠兴农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25 20: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疆精河县税务局坚持以“学史“促“力行“,深入持续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活动和“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将惠民“春风“吹遍田间沙漠,助力涉农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税务力量。

助农团队,提振成长新希望

“现在种枸杞啊,税务支持可大了,不仅销售,初加工都免税,税务干部还专门到田间地头做宣传,尤其这农忙季,网上办税更是方便极了。“精河县昆仑农博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玉兰满脸笑容地说道。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的合作社,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600亩地,随着生产经营的扩大,难免会遇到一些办税疑难,为解决好农户和涉农企业对涉税事项办理的疑问,助力涉农产业发展壮大,精河县税务局组建“涉农税惠团“,把税收服务和涉农税收政策送到田野乡间,面对面辅导,手把手教学,不断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方式,精简办税流程,方便乡村企业和一线农户“足不出户“家门口办税,确保各项税惠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

目前,精河县共有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25家,深加工企业13家,枸杞干果年产量达1.5万吨,年加工转化枸杞鲜果3.2万吨,产值2.6亿元,枸杞产业化,规模化势头更加明显,枸杞市场主体向前发展趋势不断向好。

税惠春风,“吹热“乡村旅游经济

“我们古尔图牧业村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是牛羊漫山跑的偏远牧民定居点,现在却是网红旅游打卡胜地,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托托镇古尔图牧业村党支部书记王用花介绍道。

近年来,精河县全力打造木特塔尔沙漠文化旅游品牌,古尔图牧业村成为游客的必经之地,村民们把农家小院变成了特色民宿,农畜产品,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成了旅游产品,走出了一条“副业“变“富业““多业“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

“税务人员亲自上门给我们宣传‘网申发票,邮政配送‘业务,辅导使用新疆APP,让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司的经营上,这可真是让我们省时省心又省力。“精河县托多克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办税人员吴菲感慨地说

据了解,精河县税务局成立便民办税“春风服务团“,利用中国旅游日,沙漠风筝节等活动契机在古尔图牧业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税收宣传,确保宣传直达快享,政策红利尽享快享。截至目前,村里共有民宿30余家,农(牧)家乐5家,年接待游客量达3万余人次。

生态税收,浇灌绿色产业链

近年来,精河县大力发展沙产业,探索改善沙区生态环境新途径,目前乌兰旦达盖沙漠蛋白桑林面积近18000亩,这些桑树的保水量相当于建起了一个40万吨的小水库,防风固沙的生态价值和全产业链打造的经济价值日渐凸显,成为守护沙漠周边农田和家园的绿色屏障。

常年在附近种植葡萄的村民张新峰说:“以前这里的风沙比较大,尤其在葡萄出穗以后,会直接影响葡萄的收成。现在,有了蛋白桑和防风林的保护,周围的环境明显改善,葡萄,棉花等农作物长的也越来越好了。“

为助力精河县沙产业壮大发展,实现对绿色产业的精准帮扶,精河县税务局依托畅虹创新工作室,组建专家团队针对生态绿色产业广泛开展“送政策,问需求,解难事“活动,“点对点“宣传辅导优惠政策,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快速解决企业涉税问题,帮助企业精准定位产业致富路。

“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完成‘荒漠‘到‘桑田‘的蝶变,这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暖心扶持。近年来,我们享受了增值税降税率,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一系列的税费优惠,使我们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也更加坚定了我们防沙治沙的决心。“精河县金桑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吉发感慨地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农户+项目+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拓展沙漠旅游,乡村体验游等项目,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精河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峰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精河县税务局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组织青年党员先锋队走进乡村,深入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吹暖‘便民春风‘,下一步,我们将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上门服务,精准帮扶增收致富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税务力量。“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