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村民把幸福收入“馕”中

帮村民把幸福收入“馕”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1-25 17: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烤制成的馕品(买买提艾力摄)

走近新疆洛浦县布亚乡欧吐拉昆孜村的“清早”馕房,馕的酥香就扑鼻而来。放眼望去,厚的、薄的,芝麻味、洋葱味等各式各样的馕金灿灿地摆满摊位,让人垂涎欲滴。

将制作好的馕胚放入馕坑烤制(买买提艾力摄)

一侧的馕坑前,店主塞普拉·托合提铁木尔麻利灵活地甩动着擀成薄皮的馕胚,铺在馕戳垫上均匀地戳上图案,再蘸上芝麻刷上油,然后“啪”地将馕贴在馕坑壁上烤制。整个过程流畅有序,韵味十足。

馕坑里正在烤制的馕(买买提艾力摄)

塞普拉是欧吐拉昆孜村村民,以前就靠种植几亩地维持一家人生计,缺少经济来源,日子拮据。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洛浦县税务局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塞普拉的家庭情况后,结合其唯一会打馕的特长和家处十字路口的优势,与村两委共同为他谋划了一条脱贫路子:在家门口开一家馕店,打馕卖馕增收。

刚从馕坑里吊出的热馕(买买提艾力摄)

为了让店铺尽快开业,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国家税务总局洛浦县税务局第二税务所所长木塔力甫·艾白尔自掏腰包资助了塞普拉2000元,并指导帮助其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创业。经过周密筹备后,2018年年底,塞普拉的馕房正式营业。

“我们工作队的任务,就是帮助村民发挥自身优势,灵活就业增收,让大家都有活干、有收入、稳增收。馕是当地的主要食品、特色食品,做好了就完全不愁销售,可以稳定增收。”木塔力甫介绍说。

一边烤制,一边销售(买买提艾力摄)

但因为塞普拉只会打传统的“白馕”,没有批量制作的经验,技术也欠缺,导致烤出的馕品种单一、成色口味也欠佳,馕房刚开业销售就成了问题。一直关注馕房经营的木塔力甫又赶紧设法,专门邀请了县城有丰富经验的打馕师傅来到塞普拉家,手把手教他打馕技术。经过一周的学习实操,好学上进的塞普拉学会了不同口味、不同花样的打馕技术。

每天早上天还未亮,勤劳的塞普拉和妻子就已经点火预热馕坑,然后和面,准备好清油、芝麻、洋葱丝等辅料……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如今,塞普拉已经能够制作薄皮馕、肉馕、油馕、烤包子等多个品种,品种多、味道好,完全打开了销路,倍受本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喜爱。尤其一到农忙时节,“清早”馕房的馕更是供不应求。

塞普拉与其母亲开心地展示自家的馕(买买提艾力摄)

“现在我们馕房每天都能卖出300-400个馕,月收入稳定在六七千元呢,去年年底把贷款全部都还清啦。”塞普拉站在馕坑旁,正用长钩将已烤成的松软馕饼从馕坑里吊出来,一张脸被馕坑的炭火烤得通红,透着热情与满足。他无比感慨地说道:“有了这个馕房和打馕技术,我们一家人的日子就像这馕坑一样火热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也肯定会越来越好!”

(李蓉 阿依努尔) 图片:买买提艾力(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