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峥嵘岁月 珍惜幸福生活 记抗美援朝老兵袁桂珍

铭记峥嵘岁月 珍惜幸福生活 记抗美援朝老兵袁桂珍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0-21 15: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85岁的袁桂珍,家住新疆哈密市伊州区西河街道泉水湾社区,他曾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三师炮团战士,他珍藏已久的证书、奖章,记录着那段光辉岁月。

10月19日,记者见到袁桂珍老人时,他虽然双耳几近失聪,但精神矍铄,说话清晰有条理,从他的言语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一位老兵的拳拳爱国之心。袁桂珍出生于1935年8月,是山西省岚县五区前庄村人,5岁父母双亡。13岁那年,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1951年,袁桂珍随部队入朝参战。袁桂珍老人说,朝鲜战场硝烟弥漫,炮声隆隆,一阵紧似一阵,当时担任坦克三师炮团战士的袁桂珍已记不清楚参加了多少次战斗了,每天都有敌机在空中盘旋,时不时扔下几颗炸弹,每次战斗都有战友在身边倒下,但大家从不知道害怕和担心,就一心向前冲。袁桂珍老人回忆说,在一次战斗中,一枚炸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他倒下了。后来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双耳几乎全部失聪。在卫生队救治期间,袁桂珍不顾伤势恢复情况,主动回到连队坚持作战,后来因表现英勇荣立三等功一次。“冲锋在前,不怕牺牲是我们每一位志愿军战士坚守的誓言”。袁桂珍说。

袁桂珍老人没有上过学,但是现在读报、看书是他最惬意的时光。说起这,老人骄傲地拿出了写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化学习修业证书》说,当时在连队里,由于自己没读过书,想写封信都难,于是他就利用闲暇时间,读书认字,后来考试及格,部队专门为他发放了学习证书。

“想想牺牲的战友,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福。”1955年,袁桂珍转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工作,因工作原因,袁桂珍先后在乌鲁木齐市、哈密市等多地工作。1966年,袁桂珍定居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在县水利局(原巴里坤县水电局)工作。对待工作,他始终兢兢业业、扎实勤奋。

刚到新疆时,条件十分艰苦。住的土坯房,门都没有,每逢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会下小雨,房子冬冷夏热,但袁桂珍常对子女说:“和牺牲的战友们相比,现在的苦又算得了什么。他们为了保卫新中国牺牲了,我们就更应该把新中国建设好。”

“按理说,父亲有能力为我们兄弟姐妹安排好一点的工作,可他却从不向组织开口。”袁桂珍的大儿子袁利江说,年轻时他对父亲有很多抱怨,可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明白,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

袁桂珍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荣誉,从没有借着荣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袁利江告诉记者,父亲很少提起往事,“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人只知道他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上过战场,对他所获的荣誉一无所知。”

如今,袁桂珍老人已是三世同堂,闲暇时喜欢散步、看报纸。现在儿女各自成家,家庭美满。袁利江告诉记者,父亲从部队带出来的好习惯一直未改,衣服脱下来以后必须叠得整整齐齐放好,鞋脱下来以后,专门放在一个地方,从不往别的地方放,做事也一丝不苟。工作中他以父亲为榜样,勤勤恳恳。

2019年,袁桂珍突发脑梗住院,住院期间,他依然坚持在病床上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并收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几天老人还收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作为一名老兵,我非常激动与自豪。“袁桂珍说:硝烟已散,精神永存。一切荣誉,都归属于人民,如今,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想告诉他们,山河无恙,国富民强,君可安心。(刘亚辉)(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