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贫困堡垒 迈向小康生活 和田地区脱贫攻坚纪实

攻克贫困堡垒 迈向小康生活 和田地区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0-17 16: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今,肉鸡养殖已成为新疆墨玉县扎瓦镇托盖托格拉克村的脱贫增收产业之一。

有了好产业,脱贫摘帽就不成问题。村民穆凯代斯·艾买尔江告诉记者,家中仅此一项,全家年人均收入就可达到6000元。“年底我们家脱贫摘帽肯定不成问题。”穆凯代斯说。

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和田地区按照“抓产业、促脱贫、保稳定、谋发展”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六个精准”,实施“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大干、实干、巧干、苦干,用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产业促就业,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98.4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7.69万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标所在。2020年,全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紧盯剩余5个贫困县、228个贫困村、7.69万贫困人口,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尽锐出战,攻克贫困堡垒,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志智双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2018年底,我和老公就到阿拉尔打工了。现在,我们还完了5万元贴息贷款,生活大变样!”于田县兰干乡苏克村村民古丽阿依沙·阿布都艾尼说,现在,她和丈夫在阿拉尔市打工,每个月工资加起来6000元,靠自己的双手日子过得更好了。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全地区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由“要我富”向“我要富”转变,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群众的精神、意识和理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墨玉县芒来乡其巴格村村民阿卜杜克热木·阿卜杜伊木一家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开了一家窗帘厂,现在,夫妻俩每个月的收入超过8000元,厂子还招收了8名贫困村民进厂就业。“在党和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现在该由我来帮助大家走上致富路了。”阿卜杜克热木说。

“志智双扶”增强了贫困群众底气,激发了贫困群众志气,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也让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使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越干越有劲头。

建立产业发展体系推动精准脱贫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重在找对路子、开好“方子”。

  • 2018年,全地区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依托“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扶贫工厂、户有小作坊”四级架构,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体+基础户+贫困户”等模式,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到村、覆盖到户。

2019年,全地区着力推动县、乡、村三级产业全覆盖、户户收益全覆盖的“双覆盖”;实现每户要有1个主导产业的同时,保证每户1人稳定就业的“双保险”扶贫举措。

2020年,全地区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林上林下、山上山下、线上线下、进村入户布局产业,发展特色种植、林果、蔬菜、庭院和设施农业“4个40万亩+10万亩”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带动36.82万人持续增收。

“十万、百万、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助推和田农业产业由小农经济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工业产业从无到有,到星罗棋布、遍地开花。

2018年8月,天津食品集团天津津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帮扶下,策勒县固拉哈玛镇幸福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阿依妮娅孜罕免费领到了育肥羊。今年6月,她领的羊已经繁育了60余只,每只有500元的纯利润,共达到3万余元的收入,完全实现脱贫。阿依妮娅孜罕说:“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好,是天津育羊项目好,让我们一家彻底脱贫。”

在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拜勒库木村,村民布麦热姆·麦提如则一家在乡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养了300只鹅。现在自己又在鹅集中养殖点找到了工作。“我上班月工资2000元,加上分红和家里的其他收入,一年至少有4万元的收入。”看着咕咕叫的大白鹅,布麦热姆满脸笑意。

目前,全地区农业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20.6亿元,带动45.81万人持续增收。同时,构建“饲料、种源、扩繁、养殖、防疫、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共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500余家,建成卫星工厂889家,产业工人达到10.58万人,贫困群众实现了出了家门进厂门的就业新途径。

产业增多了,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如今的和田,扶贫车间里,产业工人们正在抓紧赶制新的订单;产业园区内,机器轰鸣;养殖合作社里,牛、羊、驴、兔、鹅、鸽子满圈,一座座蔬菜大棚绿意盎然,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张张朴实的笑脸竞相绽放。

一技在身脱贫“底气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越来越多的贫困劳动力有了一技之长,就有了增加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信心。

和田地区将2019年作为“全民培训年”,以全民培训和企业实训“双培训”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地区产业发展布局,建成8个农牧民技工学校,开设汽修、电焊、厨师、裁缝等37个培训工种。“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模式,已成为全地区脱贫的重要动力。

“自从学了理发专业,有了手艺,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洛浦县布雅乡村民麦麦提艾力·麦提尼亚孜告诉记者,自己初中毕业后,考入洛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理发专业。毕业后,在乡里开起了理发店。“理发店生意不错,每个月收入8000元左右。”麦麦提艾力说。

像麦麦提艾力一样,许许多多的和田人通过一技傍身和技能提升,带着整个家庭过上了幸福生活。“走出一个人,挣回一笔钱;学会一门技术,致富一家人”已成了全地区上下的共识。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15日,全地区有组织转移就业20.35万人,累计实现劳动力季节性转移就业10.2万人,建成各类市场1709个,提供摊位4.6万个,带动吸纳就业6.64万人。

精准施策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庆节期间,来自和田县吾宗肖乡罕艾日克村的10余吨新鲜冬枣运抵北京市大兴区,成为北京市民桌上的“尖儿货”。

今年,在北京援疆干部积极对接下,通过“手拉手”结对帮扶,和田冬枣、葡萄、鹧鸪、“恰玛古”已陆续端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

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各类资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安徽省援疆指挥部加大销售帮扶力度,帮助皮山县销售2.3万吨农副产品,通过各种硬核措施助力皮山脱贫攻坚,推进皮山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天津市援疆指挥部着重实施项目带贫工程、载体支撑工程、消费扶贫工程“三大工程”,在策勒天津工业园内打造‘全产业链’的津和数字电子产业示范区。

年初以来,北京、天津、安徽3个省市投入援疆资金15.5亿元,实施产业、教育、民生等六大类项目172个。中央5家企业、自治区81个区直单位以及乌鲁木齐市7区1县深入开展社会扶贫,加大定点扶贫力度。抓好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建设运营。依托淘宝、抖音等网络平台,通过网红带货直播方式,拓宽了网上销售渠道,助力脱贫攻坚。

收官之年,和田,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和田各族人民正阔步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张勇)(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