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丰:养殖场里牛儿肥壮 农民心里乐开了花

新疆民丰:养殖场里牛儿肥壮 农民心里乐开了花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7-08 20: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清晨,来到尼雅乡联合养牛厂,把牛棚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给棚圈里的牛喂上精心制作的饲料,再把牛喝水用的小水池子灌满,看见牛儿越长越健壮,古丽尼萨汗·阿卜杜热合曼脸上露出幸福的笑脸。“养牛可是个技术活儿,养好了,它就能变成我们的“摇钱树”。”古丽尼萨汗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曾经,59岁的古丽尼萨汗是民丰县尼雅乡先锋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与几只羊,和儿子两人过着拮据的生活。2016年,为了能够帮助古丽尼萨汗改善生活环境,村委会给古丽尼萨汗分配一头牛。经过几年的努力,古丽尼萨汗的牛越养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好。

但是,随着家里牛的增多,开心之余,古丽尼萨汗犯了难。“牛越来越多,家里的牛棚面积有限,再也容纳不下更多牛了;另一方面,清理牛粪也更困难了,到了夏季,走在家门口都能闻见牛粪味,不仅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让左领右舍也有了不满的情绪。”古丽尼萨汗告诉记者。

就在这个时候,尼雅乡党委书记赵江波“村民统一养殖,政府免费提供场地”的建议,立刻引起了村里其他村民的大力支持与赞扬,也帮助古丽尼萨汗解决了她的烦恼。

赵江波提议建立的,是位于和田民丰县尼雅乡团结村戈壁滩的尼雅乡联合养牛场。2020年5月,按照地委提出的“山上山下、进村入户、树上树下、线上线下”的产业发展部署和民丰县委“轰轰烈烈抓产业”的要求,尼雅乡结合农牧民产业发展愿望,统一规划了74亩养牛厂,由先锋村、团结村24户养殖户集中联合抱团养殖,共建设牛圈24座4400平方米,养殖规模500头。目前,已有24名村民自愿参与联合养殖,共集资250余万元,250头牛已入栏。

“现在,想要扩大养殖规模的愿望也得以实现了,有了这个棚圈,我想养多少头牛都可以。” 当提及牛圈,古丽尼萨汗满面笑容的告诉记者。

现在,古丽尼萨汗家里的9头牛养在了联合养殖场里的牛圈里。长50米,宽7米的牛舍,是古丽尼萨汗出资1.8万余元建立的牛圈。

联合养牛基地采取“养殖大户+贫困户”的运营模式,通过集中养殖,扩大产业规模,充分利用养殖大户的养殖技术,在购买、养殖、防疫、销售各个环节上提供经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买买提艾买尔·麦提姆萨是联合养牛基地的养殖大户。和哥哥两个人,长期从事牛买卖生意,从购买到养殖,再到屠宰销售,都有自己经验与技术。这一次,在赵江波的建议下,原本就想扩大养殖面积的买买提艾买尔也把自己的养殖场搬到了联合养殖场,一边精心饲养自家的牛,一边给其他左领右舍传授经验,得到了其他村民的好评。

“自己致富不算富,我也想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他人。”每当有人赞赏他,他总是很谦虚。

养殖基地还建立了粪池,设立环境清理工作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专门负责集中除臭,定期清理,产生的农家肥也可出售盈利,同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分散养殖造成的饲草漫天、臭味熏天、蝇虫乱飞的“老大难”问题,村民家中棚圈可以用来养殖其他牲畜,也可拆除破旧的棚圈发展庭院种植,既增加了庭院经济收入,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现在,养殖场里除了肉牛,还有母牛60只,一年产奶期240天,每只每天产奶5公斤,按照市场价每公斤10元计算,每只奶牛每年可盈利1.2万元,1头母牛每年可产崽1只,市场价4000元,除去每天20元的养殖成本,每头牛每年可盈利1万元。

近年来,尼雅乡以培育“十(万)百(万)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优化畜牧养殖结构,建立养鸡场、养羊基地等,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尼雅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吉力力·卡迪尔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就业力度,抓好产业发展,为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古丽阿亚提)(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