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劳动,才能得到艰辛后的成果。
库木兰干村,是和田地区洛浦县恰尔巴格乡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430户1550人,现有贫困户205户878人,脱贫任务艰巨。在自治区财政厅驻洛浦县恰尔巴格乡库木兰干村第一书记李霆来到村里后,积极组织驻村工作队、村委会成员、村警形成“三位一体”的入户走访小组,认真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深入了解村情民意,每到一个农户家,在交流谈心中详细了解问家庭情况,询问困难诉求,密切关注村民的吃穿、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问题,切实摸清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本村很多妇女平时需要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做家务、喂养牲畜,没有办法离家外出务工,但是她们都有强烈的就业意愿,想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既可以挣钱增加家庭收入,又可以照顾到家庭。村第一书记将此事放在心上,亲自找她们谈话,询问她们的所思所想,经过交流了解到她们都有一些缝纫基础。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及村“两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办法,终确定引进服装加工企业,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本村妇女的特长,又可以实现她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增加家庭收入,将本村废弃的一块场地经过改造成立了“恰尔巴格乡库木兰干村精准扶贫就业实训基地”,经过多方协调引进和田“好学郎”服装有限公司,其公司为该村服装加工厂提供44台缝纫机、3台熨烫机和专业培训等基础硬软件设施。工资发放形式为“底薪+提成”的模式,解决本村45名贫困户妇女就业的问题。
在招聘时贫困户茹鲜古丽·麦麦提敏说:“如果我能进入这个工厂上班的话,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挣到钱,还能兼顾干农活和照顾孩子,两边都不耽误,在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就业的她们在工厂积极工作,手中活不忙休息时,还可以互相探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每周一组织开展升国旗活动。
7月16日,是45位服装厂女工值得纪念地一天,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到了作为工人的第一份工资。她们身穿自己亲手制作的衣服,笑颜如花的接过第一书记递过来的第一份工资,个个满心欢喜。
贫困户海茹丽妮萨·阿卜杜热黑木激动地说:“以前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贫困,我因为要照顾孩子和家庭,无法出远门也赚不到钱,现在好了,村里有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我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挣到的工资除了生活所需之外还有结余,完全解决了我家的困难,我从心底里感谢工作队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工作岗位,我一定努力工作,让我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好。”
截止到7月,库木兰干村贫困户累计转移就业人数达到298人,转移就业率为75.6%,已实现175户贫困家庭稳定脱贫。村第一书记李霆说:“转移就业是库木兰干村‘七个一批’脱贫路径中最重要的一环。脱贫攻坚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外出务工,能够有力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你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劳动增收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只要你们愿意走出来,投身就业,我们就会解决你们的后顾之忧,让你们安安心心就业,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郭静 王红)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