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   本网专稿

进村,“金雀”栖枝村头树——昌吉市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5-17 09:35:23
分享

新时代,如何探索并开辟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连接的新路径?昌吉市的答案是:依托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两大园区在科技引领、产业集聚等方面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牧民持续增收”幸福工程,着力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展现新作为,绘就出产业扶贫的昌吉华章。

紧紧围绕总目标,贯彻落实学习十九大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维破解“三农”问题的时代课题,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成为一种幸福的职业,乡村振兴战略的“昌吉模式”全面开启。

产业到村头,身份变“多栖”。从昌吉市城区向西,三工镇、二六工镇、大西渠镇、榆树沟镇依次坐落,就在这片地带毅然挺立起被当地人称之为的“一区三园”工业聚集区,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闽昌工业园、三工八钢工业园和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良好的创业环境引来了国内外数百家“金雀”在此择枝而栖。

这些年,“一区三园”润物无声,悄悄浸润着生活在当地村民的观念并引起了这片镇域的一场大变革。因产业带动效应,让该区域更多的村民放开了手脚解放了观念,有的从田间走进工厂成为产业工人,有的从事二三产进行创业。尤其是去年,该市提出了积极推广农业成景观、农居成景点、农村成景区“三景融合”模式,一批从一产中衍生出的多业态田园综合体,正悄悄影响并改变着当地人立足农业谋求“突围”的新思维。

“没有累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榆树沟镇,因毗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当地农村、农民、农业转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据恒安纸业人事专员腊俊介绍,公司内有近四分之一的员工都来自榆树沟镇的榆树沟村。这些员工一方面离家近,可以降低人员流动性,另一方面,经过岗前培训的员工综合素质好,一上岗就能迅速适应环境,大大减少了企业精力、人力、财力投入。近年来,通过高新区企业的吸纳带动,榆树沟镇仅就近村组就实现富余劳动力就业1300余人次。

休闲农业,引领新“六产”。让一直处于弱势产业的农业产业链拉长、价值链由最低端向高附加值“突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维破解“三农”问题。这几年,昌吉市一直没有停止探索。

位于二六工镇红星村的芸农庄,是昌吉市引进的一家台湾企业。创建之初,这里就将智慧民俗移植到二六工镇红星村,主打台湾主题项目,是集台湾主题民宿、养生餐饮、果蔬农业创意、花田种植、儿童亲子俱乐部等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休闲庄园。目前芸农庄已与如家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单位,将在全疆率先建设如家小镇示范区,打造新疆昌吉休闲民宿知名品牌。这座占地1000余亩地的休闲庄园共分三个主题部分,目前已建成的这座儿童亲子主题部分民宿已对外开放。

芸农庄作为入驻二六工镇的特色农业休闲产业,为这片区域农民增收带来新动力。走进红星村,这个仅仅拥有115户378人的村庄,人均只有3.3亩地,在多年的农耕传承中,已载不动太多的“乡愁”。目前,该镇已对这片区域的土地进行了流转,实行连片种植。红星村村民戴德英,自2013年起,她与丈夫一起逐渐流转了1200亩本村及邻村的土地搞起了规模化种植,并成立了雨轩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参与入社社员78户。经过这几年对土地种植业的探索,作为合作社理事的戴德英想法越来越多,去年,她赴内地一些农业种植业发达地区进行了考察,回来后就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今年又承包3000亩土地搞特色种植。戴德英说:“现在搞农业合作社种植,上游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并且都是订单农业,这样就极大地抵御了市场风险。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合作社扶持并带动了当地近200多家种植户实现了共同发展,目前想入社的种植户越来越多。再就是同时利用好毗邻芸农庄这一优势,根据芸农庄对农产品的需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特色、观赏性蔬菜种植。”

在芸农庄,红星村村民刘建慧告诉笔者:“我们这个村的人均耕地少,每家光靠种地一年也就收入3000多元,现在我家也把土地流转出去了,来到芸农庄打工做收银员,工作轻松多了,一个月底薪为3000元。再说从上班单位到村里也就2公里路,在家门口上班还可以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真的还不错。”像刘建慧一样,在芸农庄打工的该镇村民在用工旺季时能达到160余名。

幸福的模样,不止是“刚刚好”。昌吉市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一区三园”,如今无疑就像一个巨大的“吸纳器”,源源不断的为当地农牧民增收创造了大量的转移就业机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选择到园区或城区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亦日趋严重。像刘建慧这样的年轻一代急于想从土地上脱离出来的农民,面对的是一个因土地资源少,土地流转后又找不到更合适的增收路径,因此也只能靠自身的特长或体力走外出打工来增收这一路径。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像戴德英这样的依靠农业,走农业合作社种植来增收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成为有奔头、有前景、有获得感的职业,探索农业未来发展模式的昌吉方案,目前已成为该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展现新作为的探索之一。

位于闽昌工业园的大西渠镇,根据镇域资源禀赋,提出了“南工、北农、中服务”这一发展理念。南部依托闽昌工业园带动,中部以海联三邦、牛马市场等八个专业市场打造城区向西发展的产业外溢承载平台,大力培植市场服务业,北部以高效精准农业为基地,大力实施一二三产融合休闲农业模式。同时重点实施社保、就业、医疗、教育等九项民生建设工程,全力提高当地群众幸福指数,打造幸福宜居新农村。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突出规划引领,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启动六工渔业小镇、阿什里草原运动小镇建设,构建生态、景观、产业串联的美丽乡村示范区。稳妥推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幸福工程,着力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展现新作为,沐浴新时代,探索并开辟出一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连接的新路径,昌吉作为铿锵起步。

昌吉州党委常委、昌吉市委书记孟凡刚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农牧民持续增收’幸福工程,着力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展现新作为。目前,我市将通过扶优做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探索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依托北部湿地、南部生态等特色资源和乌昌近郊区位优势,打造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特色农产品展销为一体的现代观光旅游和休闲体验农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要做到精准号脉,对症下药。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从职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流通渠道拓宽等方面,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农牧民,拓宽致富渠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同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真正让农牧民群众口袋鼓起来、腰板挺起来。”

总攻, 吹响脱贫攻坚“大决战”号角

不久前,在昌吉市召开的脱贫攻坚动员会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十二项精准扶贫专项行动整装出发。昌吉市脱贫攻坚的“年度攻势”全面打响。

全面巩固提升2016年、2017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成果,开展“回头看”,确保“不返贫;动态掌握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并积极开展帮扶;完成昌吉市“十二项精准扶贫专项行动”2018年度工作任务;完成依托产业扶贫实现增收600人,实现劳动技能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450人,实现贫困户人口劳动力转移300人。……

精准聚焦,脱贫“择枝而栖”。4月11日,艳阳高挂,榆树沟镇四畦村马伟龙家大门口的垣墙边,三五个老人依墙而坐,惬意的晒着太阳、聊着家常。乡村,这“温暖”一幕的背后,却诉说着一样的家庭中那不同的故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继兴,房主马伟龙的父亲,听到要采访他家,这个苍老面庞间即充满疑惑又满带着慈祥的76岁老人,把我们领到了他儿子的家中。在一座90余平方米的砖混结构的平房里,橡皮树,红钻,三角梅,虎刺等花卉把客厅装扮的绿意盎然。在客厅电视柜边,一株绿萝植被用那长长的藤蔓,沿着电视背景墙顽强的向上攀爬着。从与这位老人聊天中笔者得知,他的儿子马伟龙到自家的地里忙去了,很晚才能回来。马伟龙是2012年被检查出身患癌症,从此,家里随着这个“顶梁柱”的消沉而“倒塌”。2016年,马伟龙因病被列为低收入人口。当年,“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高新区企业给他家送了10只“扶贫羊”。这个春天,在马继兴老人的精心管理下,这10只羊已通过繁殖又增加了10只,加上他家以前的10余只羊,目前已发展到了36只。如今逐渐壮大起来的“羊群”,让他们家对生活变得更有了信心。他的儿媳妇罗发妹如今也走出家门,走进附近的高新区企业打工,除了农忙季,在家门口的企业打工,让这个家又增加了一份不小的收入。

中国人往往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喻为“芝麻开花节节高”,就像马伟龙一家,决不做“等、靠、要”的懒汉,全家上阵,共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新生活。

马玉成,四畦村村民,这个由4个孩子以及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8口之家,一度生活异常艰难。笔者走进他家门时,看到他的妻子正在给他做腰部按摩。两年前盖自己家房子时,因拉砖扭伤了腰,从此不能再干重活。交谈中,笔者了解到,他的四个孩子中一个上大学,一个上职业学校,一个上中学,一个未成年的女儿现已辍学。由于他家是1998年才从甘肃把户口落在这里,上有两位80多岁老人户口还在老家甘肃,因此他家只分到了10亩土地,去年他家被列入低收入人口。

前年他的长子考上大学后,一家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的妻子告诉笔者:“孩子们考上大学以后,就是一个个要钱的。真的不想让她们上学了。”前年市有关部门为他考上大学的长子经过申请发放了扶贫助学金3000元,去年该镇又为他上大学的长子申请到了援疆助学金5000元,同时上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二女儿也领到了援疆助学金2000元,这对于马玉成一家来说成了“救命钱”。去年根据昌吉市建立的政府基金分红项目,他家分到4000元的入股分红,这项政策将为他家带来三年的持续红利。

马玉成80多岁的老父亲激动地说:“人家把我们帮零干了,都不好意思了。”马玉成一家是2016年被登记在册列为农村低收入人口,为改变生活,去年6月份马玉成贷款1.5万元买了20只羊,9月份孩子去上学时卖了3只做孩子的生活费和路费,这群还未真正给全家带来经济收益的“羊群”,成了他家里“救急”时的备用“基金”。

这两年,昌吉市通过落实教育扶贫工程,对就读于各级各类学校的贫困户子女,在国家助学金基础上,整合全市各系统扶贫专项助学金给予助学帮学。对贫困户高中在校学生每年给予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对小学、初中寄宿生每年给予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对于贫困新入学大学生可享受福建晋江助学金;对于贫困户学生可享受2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彩虹慈善助学政策。截至目前,共落实各类学生补助资金36万元,免学校住宿费5万元,免本市区交通费3.1万元,免在校伙食费5.8万元。

目前,像马玉成一家已经越过了脱贫线,但防止像他家这样因土地少、人口多、劳动力少,刚刚过脱贫线的家庭再度返贫,实施动态化、常态化“回头看”,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无不考验着昌吉市委、市政府的信心、耐心和责任。

打一场全民参与的攻坚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市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层层压实责任,全市党政机关、援疆前指、企事业单位全参与,全市科级以上干部、各部门、企业等单位纳入精准扶贫任务中,共同承担脱贫攻坚任务,一场全市党政机关干部向贫困顽疾开战的大“总攻”,全面打响。

2018年1月9日,昌吉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敏代表市人民政府在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在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展现新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以‘造血式’扶贫为重点,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帮扶力度,重点解决因病、因残致贫问题。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包干帮扶机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新识别的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严格考核监督,以‘零容忍’态度严惩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十三五”,该市提出了深入推进“九大惠民工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次这一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这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昌吉市再次吹响的“决战”号角。科学顶层设计、全域精准落子,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到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发力,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责任、行业专项责任和干部结对责任,汇聚起全市蓬勃的发展合力,精准施策,全方位出击。

挂图作战,时间“倒逼”。“全面实施转移就业脱贫专项行动”这项由市人社局牵头,23个单位参与的“战役”,昌吉市已挂出了要全面攻克的时间表。到2018年10月15日止,全市要完成参加劳动技能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的贫困户人口达到450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300人。“全面实施产业带动脱贫户专项行动”这项由市农业局牵头,18个单位参与的战役,要通过发展生产带动,让全市600名贫困户人口在2018年10月15日前,全面实现增收。“企业帮扶扶贫专项行动”9个乡镇分别解决不少于25名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社会保障脱贫专项行动”按照“兜底线、可持续”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让千万家庭站上统一的民生起跑线,让改革成果由人民来共享,这是奋进新时代,昌吉市“民生之网”所兜牢的最基本的民生底线。回首“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全面发展。全民创业工程深入开展,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亿元,建立创业孵化基地5个,实现新增就业3.5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人次,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创业型县市。一批批“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工程,在该市城乡鲜亮登场。坚持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就业、养老、医疗、低保、教育、住房保障等重大民生工程的全面提升,极大地贴近了民心,赢得了民心,让老百姓过得更舒心了。

“我市将按照‘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要求,聚焦总目标,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六个精准’,全面推进‘五个一批’政策措施的精准落地,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等打出精准脱贫组合拳,一项一项抓推进。科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系统,发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作用,完善脱贫攻坚考核评估机制。守底线、抓重点、攻难点,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密民生‘保障网’。积跬步而致千里,脱贫攻坚的全胜,最终要靠全市上下各级基层党组织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要靠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沐浴新时代,不忘初心,坚定决心,续写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昌吉新答卷。梅花香自苦寒来,奋斗出来的幸福带‘梅香’。”昌吉州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孟凡刚说。(石洪川)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