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   本网专稿

“仰望”蓝天,畅想一种幸福——昌吉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4-03 14:54:06
分享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蓝天,总能给人带来一种让人向往的辽阔与静谧!正如诗人刘禹锡的这首诗带给人无限遐想的意境。把蓝天留住,让蓝天也成为人们的一种幸福,昌吉市“蓝天保卫”实践大幕开启。

摄影师赵磊,每天都要通过昌吉市电视台或《昌吉市零距离》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了解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未来三日内空气质量预报及健康提示,掌握昌吉市空气质量状况,这已成为了他的一种常态。

“对于生活在北方的昌吉人来说,一年要经过长达五个月的漫长冬季,小时候家里能用到燃煤锅炉供暖,也是一种幸福。就说前几年吧,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口的迅猛增长,每到冬季房子的窗户是不敢开的,这几年昌吉市对大气环境的治理还是很有效的。现在很多人家买房子都会选择有露天阳台的房子,这说明了我们的环境在一天天变好。”赵磊的一席话说出了生于斯长于斯一代人的心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回顾2017年,昌吉市从4月至9月空气质量达标率98.9%;从10月至2018年3月20日冬季供暖期,重污染天气同比减少22天。每一项微小的数据变化,无不凝聚着当地人对蓝天的向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018年到来的这个春节,一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管理办法》的通知,出现在当地官方媒体平台,在昌吉市城乡倡导过绿色环保文明年的倡议,改变这个传承了数千年燃放烟花爆竹除旧岁的习俗,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

打造一条干净的“绿色”产业链。回首近三年,昌吉市“蓝天行动保卫战”全面打响。在2016年初,该市在全州率先启动了“清新空气”行动,推动清洁能源“置换工程”。重新划定了高污染燃烧禁燃区,将禁燃区面积由20.78平方千米扩大为52.03平方千米,占建成区总面积的83.8%。数据显示,2017年昌吉市通过深入实施“清新空气”行动,采暖期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8天,五项污染物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二氧化硫下降5.8%、二氧化氮下降5.9%、一氧化碳下降10%、细颗粒物下降8%、可吸入颗粒物下降7.7%。

早在2011年,一个占地1500亩的大型央企,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昌吉热电厂在昌吉市城北滨湖镇崛起。作为新疆电网主力电源之一,该市主力供电、供热的中央企业两台2×330MW直接空冷供热机组正式点火。自2011年底机组投运以来,仅仅数年,华电昌吉热电厂从独立区域热源供暖到集中供热联网,从粗放式的供热到精细化调平绿色供暖,从最初的70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发展到今天的1561万平方米的城市供暖区域,这片北方大地上随着它的出现,城区100余台小锅炉被纷纷拆除,为11万余户近30万人口提供冬季热源,央企责任与担当一路前行。

在该厂区,笔者看到一座银灰色长240米,宽176米的大型穹顶网架干煤棚建筑,这座总投资1.2亿元,可以储量20万吨的封闭煤场里的煤可以通过全封闭式的自动化运煤传送设备,传输到供热机组。

该厂副总工程师宋艳峰告诉笔者:“华电昌吉热电厂自投产以来,先后投入资金3.5亿元进行了脱硫、脱销改造,电除尘、高背压改造,封闭煤厂等节能环保项目改造,改造后供电煤耗由电厂初期的345克/千瓦时降至266克/千瓦时,减少原煤消耗量近5万吨/年,大气排放指标远远低于乌昌地区排放限值。”

绿色转型的“取舍之道”。严格项目准入、决绝“三高”项目进昌吉,否决化工、铸造等不符合环保条件项目,对燃煤小锅炉整治、餐饮服务业污染整治、机动车污染治理等领域治理全面开战。

2017年初,一份《昌吉市华电二期关停工作方案》的出台,引起了该市众多行业的关注。这年春天,央企华电二期2×12.5万千瓦热力机组熄火关停,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两年,全面关停拆除的还有昌吉热力、兴隆热力、亚中热力、庆源热力、衡鑫热力、昌吉热力九分公司六家热企。同时硫磺沟供热站改造实现“煤改电”,三工镇、六工镇集中供热站全面实施“煤改气”,中山路北沟一村等4个小康村283户居民拆除家用燃煤土暖气并接入热网实现集中供热。

作为该市纳税大户的煤产业,同样考验着当地党委、政府的“取舍之道”。从城区向南约60公里,头屯河自南向北顺势奔腾流过……就在硫磺沟镇沿河西岸边的一片冲积扇形面上,屯宝煤矿、兖矿硫磺沟煤矿、屯河水泥厂依次布局。

硫磺沟镇区,曾经的“煤老大”,经过这几年的全面治理与生态恢复,如今又让这片区域那一枝枝“寂寞开无主”的杏花告别了“灰色往事”,迎来了甜美的绽放。

位于头屯河西岸边的兖矿硫磺沟煤矿,作为自治区2007年招商引资的国有企业项目,自2011年正式投入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50万吨/年。目前,该矿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蓝图。采访中,兖矿新疆能化公司总经理王绪友告诉笔者:“面对国家生态战略,作为产业链上的末端企业,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走一条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唇齿相依、共生共荣的企地关系是我们兖矿发展的基础条件。共建绿色环保矿井的家园情怀和责任担当并成为本地区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让当地百姓零距离亲身体验煤矿生产生活环境变化,全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兖矿对这片沃土充满信心。”

在兖矿硫磺沟煤矿会议室,王绪友指着大屏上的一张未来三年规划图介绍,企业将用三年时间投入4个亿资金将现在的煤矿生产区进行搬迁,到2020年完成煤厂改造,将现在的区域变为绿色生活区。科技创新只是企业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为生态让路,真正实现绿色转型,这取决于企业家的眼光能看多远。

在矿区西南不到1公里的小平坡上,该矿党委书记赵文华指着一片被铲平了的区域告诉笔者:“就这里以前是一座30多米高的由矸石山堆积成的山丘,年初,我们动用110台次挖掘机、铲车60台次、自卸车2240台次进行日夜施工,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将这片山丘全部搬迁完毕,这个春天这里将实现全部绿化。”

抚今忆昔,早在2006年,位于硫磺沟镇广大区域内,先后有49家大大小小的煤企在这里夜以继日地开发。2007年,昌吉市针对产能在3万吨以下的小煤企进行了治理,相继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的小煤企。“十一五”期间,该市依法关闭取缔小煤矿30家,“十二五”期间,又依法关停小煤矿16家。2017年,该市对14家产能30万吨以下的煤企进行了全面关停。

昌吉市“去产能”背后的取舍之道,以留住生态的大气魄让这片曾经的“灰色地带”从昔日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又走向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态崛起,铿锵起步。今天,昌吉人重新审视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身边的这座大山,除了短暂的欣慰,伴随着“生态崛起 美丽昌吉”建设的铿锵脚步,毅然前行。

这两年,“提标”一词在全市迅速成为热议。“提标”,这一经济术语如同让企业“瘦身”,即企业排放标准再收紧,倒逼企业提标改造,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回首这两年,“提标”治理在该市全域开启,屯河水泥、华电三期、特变能源动力公司、蓝山聚酯、中粮糖业等一批重点企业率先全面完成了燃煤锅炉提标治理,2017年,华电三期、天池能源公司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实现达标排放。

“砥砺耕耘,方得沃土。建设‘生态崛起美丽昌吉’,就是要紧紧围绕总目标,要摒弃重发展轻环保观念,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严禁‘三高’项目进昌吉市,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全面落实‘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通过精准治理和铁腕治理,通过调结构、去产能、补短板,打造一条干净的绿色产业链,让每一个产业都能成为产业链上跳动的‘绿色音符’,让‘昌吉蓝’成为当地人的一种幸福。”昌吉州党委常委、昌吉市委书记孟凡刚说。

作为天山北坡欧亚大陆桥黄金通衢的昌吉市,优越的大交通大物流地缘优势,给当地经济带来迅猛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也为这片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地挑战。2016年,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三地全面达成共识,启动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确保 “十三五” 期间,“乌昌石”城市群空气质量实现明显好转。“同呼吸、共命运”,从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环境监管网格化等多方发力,打好大气污染治理“组合拳”。一张“乌昌石”地区联控联防的治理大网全面开启。(石洪川)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