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   本网专稿

碧波拍岸,两弯清水绕城来——昌吉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4-03 14:54:06
分享

千百年来从新疆天山北坡中段天格尔峰,雪山融水跨越高、中、底山带从千沟万壑奔流而来,形成两条河的主流,一条叫头屯河,一条叫三屯河,绕昌吉市城区向北穿过,在天然状态下,河水可以流到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

曾几何夕,在昌吉当地人的印象中,在城区东西那两条宽大的河床就像一副羸弱的巨型怪兽的骨架横躺在岸边,每年从日渐干瘪的河床间流经的河水除了洪水季河水冲蚀河岸、侵蚀耕地外还时常出现断流。

有专家断言,新疆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如果没有基本生态用水或河流生态流量,一些绿洲将会消失。恢复自然生态,守护好母亲河,多年来,“引水、治水”之路,无论从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荒漠还是从东西两河流域,在全市的探索与实践从未停息。

正本清源,守护母亲河。作为昌吉州的发展先行者,围绕绿色主导产业,抢抓“乌昌石”城市群战略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牢固树立“绿色、创新、开放、协调、共享”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州域绿色发展先行区,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谋篇布局,按照全域景区化的思路,把城市当作景区建设,实现城景交融、景城互动,昌吉蓝图全面展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让清水淌进百姓生活,必须正本清源。新疆天山有“中亚水塔”之誉,这里有地球陆地上离大城市最近的冰川,据专家分析,位于天格尔峰的“一号冰川”形成于第三冰川纪,距今已有480万年的历史,是天山南北广袤绿洲最重要的“生命之源”。

近些年,昌吉市保护“一号冰川”的行动一直在路上。2015年,该市成立“一号冰川”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该市在其管辖区设立了“昌吉市天山一号冰川保护站”。同时在天格尔山后山一号冰川附近,对10万亩牧场全面实施禁牧,并计划架设草场围栏247万亩、旅游景观带禁牧草场20万亩、季节性退牧草场60万亩,进一步减少畜牧业对该区域的破坏。同时该市结合市情,提出了“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定居安置方式,以集中定居、进城嵌入式定居和山区就地改造定居等方式为主的牧民搬迁定居计划。在“一号冰川”设立水土涵养区,按照“南护天山,北治沙漠,中建绿洲”的大生态布局,全面实施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牧民生活品质,全面实现“生命共同体”和谐共生。

两河流域的全新蓝图。顺应民意,为母亲河“疗伤”。这两年,昌吉市提出“一城两园三河一链”这一凝练而富于诗意的中部治理构想。围绕头屯河、三屯河景观提升,打造北部湿地“碧玉链”工程,实现北部四个乡镇生态大提升,打造两条流淌着文化、映照出这座城市气质、留住人们美好乡愁的河流,让涓涓细流汇聚成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春潮在昌吉大地上涌动,两河流域绿色升级,步入快速发展“进行时”。

四月莺飞草长。这几天,在昌吉市的头屯河沿岸,随着央企中铁十一局一台台大型挖掘机那灵活的身躯和强有力的臂膀捧出的第一铲泥土,城东头屯河生态工程续建全面开启。按照工期,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横跨头屯河大桥南北2.6公里的这片区域是布局该河道“九大主题公园”之一的昌吉文化公园,作为整体工程最华彩的地段,今年十月底,昌吉文化公园主体框架内将会呈现五个“各美其美”华彩各异的人工湖。

让“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全新意境为这片绿洲城市“铸魂”,找回当地人记忆中的乡愁与文化自信,这片区域,两年前,该市聘请国际一流设计公司参与对沿河流域规划设计,按照“生态休闲水岸、都市文化长廊、国际交往窗口”定位,将这条护城河规划为“一湖、两带、九大主题公园”。

提振精神气,新春开好局。吕丰刚,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驻昌吉项目部党工委书记,这几天和他的团队一直忙碌在头屯河施工现场,虽然工程进度已经过半并超过预期,每天到这片宽大的河床上走上几圈,让每个环节都不能出一点安全和质量问题,这已经成了他每天工作中的一种习惯。

在工程现场,笔者看到,南北纵深的头屯河大桥两侧,彩旗招展、机器轰鸣,挖掘机、推土机、洒水车全线布阵,工作人员穿梭其间,一派繁忙景象。站在头屯河大桥南侧“二号湖”堤畔向北望去,目光掠过头屯河高速桥面,一朵天山“雪莲花”造型建筑——新疆大剧院,毅然挺立。不久,这片区域将是一片波光潋滟的水域,这朵“雪莲花”将“盛开”在这片水域中。

吕丰刚告诉笔者:“这片区域,从南至北依次布局着自然生态修复公园、城市康体休闲公园、城市庆典公园、工业休闲公园、城市阳台公园、昌吉文化公园、艺术田野公园、兵团农垦文化公园和农业休闲公园九大主题公园。我们承建的这片区域叫昌吉文化公园,这一部分也是头屯河流域最出彩的部分,新疆大剧院周围文体公园湖是我们建设的九个主题公园之一,头屯河沿岸整治工程是昌吉市老百姓的民生工程,对昌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撸起袖子加油干”,力争以高效、高质、高速的“铁兵文华”为内生动力,为美丽生态昌吉贡献出我们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景观提升工程做为“一城两园三河一链”工程的一部分,规划设计范围南至乌奎高速,北至北外环头屯河大桥,东至新规划道路,西至东外环路,区域面积9.1平方公里。

火热的施工场面在该市城西的三屯河畔同样上演。沿三屯河溯流向南近100公里处,位于阿什里乡的努尔加水库城镇供水工程第三水厂建设区,一派繁忙景象。在一号、二号变电站、清水池、送水泵房等建设区域,技术人员正加紧对各类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作为2016年区、州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14.31亿元,分管网和第三水厂(净水厂)两部分。第三水厂经过两年的施工建设,目前,总长72.4千米的管网建设和第三水厂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设,据施工人员介绍今年6月底有望实现向城区供水运营任务。

兜牢“家底”之水,向“污龙”开战。随着这个春天的到来,从该市官方传来一组数据,截至目前,该市已经依法关停了110眼机电井,并将继续按照最严格的水环境治理标准实现地下水釆补平衡。对于水资源匮乏的该市,农业的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打机井抽取地下水来灌溉农田。为了保护和涵养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保护行动”全面开启。为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该市立行立改,制定了禁采区、超采区和城乡水源地机电井关停方案,通过实施第三水厂和地表置换工程,对176.2平方千米的一般超采区域、2604平方千米的严重超采区、甘莫公路以北区域、乌奎高速公路、北疆铁路以南500米边界所围区域1145.9平方千米的地下水禁采区和1634.3平方千米的地下水限采区的279眼机井逐步进行关停和查封。

向地下“污龙”开战。全域治理,不能顾头不顾尾。为实现全域的重放异彩,实现下游生态全面恢复,这个春天,该市城北污水厂(一期)及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作为该市重点民生工程即将启动,届时城北六工镇、滨湖镇、佃坝镇、大西渠镇等集镇区内的污水将实现统一收集。项目建成后出水水质标准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A标准,污水厂后期处理完的中水,将实现排入该市老龙河胡杨林和北部荒漠植被区进行灌浇。

这个春天,昌吉州党委常委、昌吉市委书记孟凡刚作为该市“总河长”,致力于给全市人民一个“清澈”的承诺,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任重道远。

孟凡刚告诉笔者说:如何打好昌吉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昌吉市,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总目标,筑牢乌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基和‘护城河’,同时全力打造‘乌昌’区域生态环境的‘护绿河’。强化顶层设计,管好生态一支笔,在全域治理攻坚中开展一场真正的‘绿色风暴’,同时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第一责任人’责任。围绕‘东联、西拓、南进、北优、城市有机更新’的城市发展方向,以‘治南部、链中部、控北部’为总体布局,以生态、水系、文化、产业发展为主线,围绕‘一城两河三园一链’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城融合,高标准实施三屯河、头屯河流域生态廊道发展战略规划。全面开展‘清洁水系’行动,做好‘保水、治水、节水、活水’四大文章。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一种生产、生活方式,这是历史赋予昌吉的责任。”

2018年,笔者从昌吉市了解到,“绿色崛起 美丽昌吉”2018至2020年生态工程行动计划全面出台。为在“母亲河”两岸营造绿色奇迹,该市提出了到2020年,新增林地32.2万亩,其中生态恢复20.5万亩。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4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水岸绿化率达到80%以上,道路绿化率达到85%,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田防护林占耕地比例达到8%以上,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构筑绿色生态空间,按照“南护天山、中管平原、北治荒漠”的思路,构建“点、线、面、网”相结合的绿洲生态屏障,形成东南西北中闭合的绿化生态空间,昌吉作为步入新时代。(石洪川)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