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17年12月26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并评价:“吐鲁番市的生动实践,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有益探索,为全国民族工作创造了宝贵经验。”
吐鲁番市坚持民族团结工作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把民族团结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吐鲁番市实行民汉学校、民汉教师、学科之间、年级之间“一帮一”结对子,全市有结对学校90所、班级1605个,教师之间结对2753个,师生之间结对25282个,学生之间结对22256个。
陈宏斌是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第一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他家庭情况并不富裕,他的左臂身有残疾,平时上下班也都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杨宏成是一名家庭贫困的回族学生,在杨宏成二年级时,陈宏斌成了他的班主任。知道杨宏成家庭困难,连学习用品都难以购买,陈宏斌就无偿买给他。平时生活上杨宏成有什么缺的,陈宏斌也会给他添置。
一年冬天,前一天下了雪,路滑不好走,杨宏成家离学校非常远,家里也没有交通工具送他上学,所以那一天杨宏成没去成学校上课。第二天,陈宏斌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给杨宏成的妈妈送去,自己还是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上下班。杨宏成现在五年级了,陈宏斌就这样守护了他三年,就算以后他上了初中、高中、大学,陈宏斌也会继续守护着他。
热萨来提·库尔班也是托克逊县第一小学的一名教师,通过学校组织的“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她与一位残疾阿姨吕慧明结成了亲戚。吕慧明腿脚行动不便,热萨来提·库尔班忙完学校的工作后都顾不上回家看一眼孩子,就先去吕慧明家帮她做饭、打扫房间,等把吕慧明安顿好回到家时,天早已经黑了。别人问她辛不辛苦,她却说:“认识吕阿姨后,感觉她就像我妈妈一样,能帮妈妈干些活,我高兴都来不及。”
除了结对子、认亲戚的互助举措外,吐鲁番市各学校还会常态化开展双语大赛、双语擂台赛、读书竞赛等民汉学生双语学习比赛,以促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学校是孩子认识世界、 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在学校里与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在这时建立起来的感情也是最真实的。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一中学九年级三班的迪丽阿娅提·艾合买提和九年级一班的戴星月就是一对好朋友。她们相识于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她们学的是素描,两人被分在了同一个组,从此两人就成了亲密无间的小伙伴。
迪丽阿娅提·艾合买提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戴星月就在旁边给她呐喊加油。迪丽阿娅提·艾合买提参加的是400米接力赛,戴星月就在终点等着她,在第一时间给了她一个拥抱,并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水。平时各自的班级组织活动,她们就会到对方的班级去,一块玩。今年5月,她俩所在的班一块去郊游,她俩还合作表演了一个小节目,演唱歌曲《虫儿飞》。
孩子们纯真的感情最能打动人,但从打打闹闹的孩提时代到历尽沧桑的中年时代,几十年的深厚情谊同样让人感动。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奥依曼坎尔孜村是一个由汉、维、回三个民族2016人组成的大家庭。因为村里上世纪五十年代来新疆支边的江苏人非常多,这个村里的中年人无论是哪个民族都说得一口的江苏话。今年52岁的吾苏曼·艾米都大叔在去市里买铁丝时,就因为说话带有江苏口音,店主在和进行交谈后了解到自己的朋友是吾苏曼·艾米都大叔的邻居,于是把原价4元一捆的铁丝以3.5元卖给了他。
吾苏曼·艾米都大叔和村里的副书记张加兵从小一块长大,两人还结了对子,互帮互助。奥依曼坎尔孜村几乎全村人都种的葡萄,每到农忙时,张加兵就会主动到吾苏曼·艾米都大叔家的地里去,告诉他应该怎样更好的修剪葡萄藤,他忙不过来时还会留下来帮忙修剪。逢年过节张加兵都会买东西送到他家里来,吾苏曼·艾米都大叔家也会在年节时期带着打好的囔、馓子等吃食去张加兵家。吾苏曼·艾米都大叔操着一口江苏口音流利的说:“我们从小就一快玩、一块干活、一起长大的,我们不用刻意的去做民族团结的事,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的这样的异姓家人,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奥依曼坎尔孜村村民铁木尔·克依木有5个孩子,身患残疾,生活困难,和他一起长大的汉族发小陈谊平主动教授铁木尔·克依木的二儿子种植中药材,使他们家成为野生草药种植经营大户,年收入达60万元。托克逊县郭勒布依乡硝尔村是远近闻名的韭菜村,村党总支书记刘新山带领汉族村民,向邻近5个维吾尔族村的320户群众手把手传授韭菜种植技术,带动5个村将近3000亩棉花地改种韭菜,亩均收入由原来的1100元增加到6500元,户均增收达万元以上。
这些人之间的帮扶并不流于形式,而是出于家人般的亲情。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话语之间都流动着温暖的亲情,他们是在用行动代替言语,用爱包裹人心。 (罗凤英)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