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未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1-08 14:13:50
分享

1956年,19岁的李庆堂从河南驻马店来到新疆参加军垦建设,并且最终留在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四团。他如今已是一位77岁的老人,像他一样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扎根于此的人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老军垦”。

这些老军垦们在最艰难的年代里用自己有力的双手、结实的臂膀为当代青年的如今的美好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地方住,就自己挖地窝子;没有东西吃,就自制“淀粉”煮来吃。“房在地下三尺深,冬暖夏凉有点潮,下面顶着四根棍,上面铺着笈笈草”,这就是一首形容他们当时住的地窝子的打油诗。诗里提到的芨芨草是他们睡觉时铺在褥子下面的一种带刺的草,作用是防止蛇钻进被窝。而他们吃的“淀粉”则是将红柳、骆驼刺等沙漠植物掺上胡杨树碱高温熬煮、捣碎、过滤后的残留物,吃了会导致消化不良和全身浮肿。可即使这样,在1963年的困难时期,这种东西都不能完全供应。

即便如此,包括李庆堂在内的大批老军垦在条件允许时却没有选择返乡离开,而是选择留在了这个为之奉献青春的地方。1997年,李庆堂从政工岗位上退休以后,一直坚持在军垦文化传统教育的一线,给大家讲述塔里木建设史上的各种故事,给国家公务员讲、给在校大学生讲、给团场职工子女讲、给来这里采风的作家讲,同时也在默默的给自己在讲。

李庆堂说:“不了解过去,就走不好当下,更谈不上走好未来”。老军垦们所经历的是军垦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虽然现在的他们生活富足,子女也安居乐业,可他们还有一个愿望,就是给当代青年们讲过去的故事,希望他们不忘历史、保持初心,为了建设更好的家乡,更好的兵团而艰苦奋斗。

为了纪念这些艰难岁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从2006年开工建造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2009年9月26日开馆。纪念馆入口两侧用浮雕描绘了屯垦戍边的历史。进入纪念馆,右侧是毛泽东在1952年发布的《军委关于部队集体转业的命令》片段:“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你们过去曾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队,我相信你们将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成为有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左侧则是王震将军的著名诗句:“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让人一进纪念馆,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馆长孟凡伟介绍说:“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三五九旅和顽强拼搏、忠诚履职、团结共建、争创一流的军垦人。几代军垦人完成了‘荒原变家园,家园变城市’的英雄壮举,并继续为兵团发展贡献着精神力量。”

十二团青年村社区门诊医生黄芳80岁的老母亲郭桂荣就是一名可敬的老军垦,1958年参与修建南干大渠时,还与一起组成女子突击队的伙伴一起获得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授予的“穆桂英小组”称号。她们被当地人称作“塔河五姑娘”,她们的故事也被展示在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的展示墙上。黄芳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的,所以她说:“父辈的故事从小就激励着我,使我深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并努力的把它建设的更好。”

铭记历史的方法不止一种。二团文化馆是在1998年建成的职工文化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改建的,文化馆三层是二团军垦故事馆,展现了二团老一代军垦人团结争先开发塔里木河流域的历史。家在甘肃的温俊俊2013年来到一师二团,兼职讲解员的她对兵团文化有着深刻地体会:“兵团人吃苦耐劳、朴素善良、爱国奉献,越是了解兵团文化,就越对兵团有更深的认同和理解,现在我完全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文化馆二层建有职工书屋,收藏有23000余本图书,包括农业技术、国学历史、哲学文学等多种类型,其中《天山之子》、《兵团精神永放光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志》等书籍摆放在醒目的位置。职工书屋日均借阅图书120余册,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各连队也建立了共23个‘农家书屋’,每个书屋都存有图书2300余册、还包括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等。二团副政委胡利军说:“书屋促进了二团的文化建设,丰富了每个职工的精神生活。”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十四团的老军垦贾世昌、张秀荣夫妇操劳了大半辈子,也在7年前住上了楼房,近80平米的房子装修的温馨舒适,两年还前通了天然气。房子就在一楼,方便老人出门。张秀荣老人今年已经81岁了,可她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心态年轻。”儿女们不用自己操心,老两口都有退休工资和养老保险,也不给儿女们添负担,平时没事时就出去跳跳广场舞。老两口还报团出去旅游,上海、重庆、四川等地都去玩了一趟。84岁的贾世昌老人说:“从前做梦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老军垦们的辛苦付出,就没有现在安乐生活。他们的功绩被后人刻在墙上,写在书上,画在纸上,记在心上。时代在变,事物在变,人会老去,可精神永存,记忆永存,历史永存。新时代,新征程,幸运的是作为后人的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未来、建设未来,我们也在努力成为能让后来人站稳脚跟的后人。(罗凤英)(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