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疆打造“居家脱贫”新模式

作者:高祥 来源:新疆日报
2017-12-20 10:48:00
分享

原标题:产业链进村入户贫困户在家就业

有好产业才能好就业,就业稳才能稳脱贫。山东产业援疆不断探索创新,从“总部+卫星工厂”到“家庭车间”,再到疏勒县织袜一条街上的“家庭工厂”,送岗进家,探索出一条“居家脱贫”的新路径……

安居富民房里建起“家庭工厂”

11月下旬,收完地里的棉花后,疏勒县巴合齐乡巴合齐村的如孜古丽·约麦尔更忙碌了:每天早上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她要赶回家照看一楼车间里的织袜机。从今年7月份起,这些织袜机就成了她家的聚宝盆——每天机器飞转,给她送来了未来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今年27岁的如孜古丽家里有6口人,全家靠种地一年纯收入不足8000元。因为老人生病、孩子上幼儿园,如孜古丽出不了门,看着村里的同龄人纷纷到附近工厂上班挣钱,她只能干着急。

在人均只有1.7亩耕地的巴合齐村,全村834户3537人中,有284户贫困户。如孜古丽说,许多无法外出的村民和她一样,盼着能过上好日子。

2012年起,巴合齐村实施安居富民工程。该村党支部书记阿卜都艾尼·乌苏尔告诉笔者,利用中央补助10500元、自治区8000元、山东援疆资金补助10000元的好政策,加上建房户个人贷款,他们村一共建起了108套安居富民房。

这些安居房统一规划为2层,二楼3间用来居住,一楼3间可以做商铺或作坊。从原来暗黑的土屋子搬进干净明亮的楼房,如孜古丽既高兴又焦虑,尽管居住条件改善了,但无法出门挣钱还是让她很苦恼。

今年6月下旬,在山东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推动下,如意袜业在巴合齐村试点开办“家庭工厂”,将织袜机直接搬进农户家中,打造织袜一条街,让如孜古丽这样的贫困户圆了盼望多年的“居家上班”梦。

“送岗进家”让企业和农户双赢

如孜古丽家装了4台织袜机,经过15天培训后,她7月份一个月就赚了近千元,比全年种一亩地粮食的纯收入还多。“这样在家上班挣钱很自由,不耽误农活还能照顾家人,我很满意。”如孜古丽说。

同样因照顾老人小孩无法外出的帕提古丽·亚森曾在附近的制袜企业上过班,听说要办“家庭工厂”,她主动要求在自己家和妈妈家里各装了4台机器,一个月就织出了两万多双袜子,拿到了2000多元工资。

如意袜业技术经理杨松介绍,他们向农户免费提供设备和原材料、承担电费、回收产品,机器开机后几乎不用管,断线会自动停掉,工人遇到问题还会有技术人员随叫随到。一台机器4分钟织出一双袜子,每双袜子加工户能挣到0.1元。“工人技术熟练后,一天开机8小时一个月能挣到1500元左右,因为在家上班尝到了甜头,有些工人主动要求再给装上4台机器。”

如意袜业主产品棉袜的主要原料是棉纱。在离巴合齐五村不足10公里的疏勒县工业园区,山东如意集团80万锭数字化智能科技纺织示范基地3月30日投产启动。原料来源地近,加上各项政策红利,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减少,而面向俄罗斯以及中亚周边国家的订单更是大大降低了公司销售费用。

目前,如意袜业在巴合齐村安装了150台机器,其中90台在产、60台在调试;公司新订购的100多台机器正在运输途中,近期将到达安装。杨松预计,如果明年这些机器全部达产,公司在巴合齐村能实现年产1000万双袜子的规模。

如意袜业负责人杨林勇认为,“家庭工厂”送岗进家,让企业、农户实现了双赢。下一步,如意袜业准备投资7000万元,将巴合齐村108户安居房全部变成“家庭工厂”。

“居家脱贫”精准解决脱贫难题

喀什地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山东省对口支援的喀什地区疏勒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均为深度贫困重点县,脱贫任务艰巨。

近年来,山东援疆围绕“产业促就业,就业促稳定”,重点引进大产业项目,其中仅今年新上及续建项目就有94个,总投资106.6亿元,完成投资38.5亿元,帮助许许多多困难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为助力脱贫攻坚,山东援疆引导企业进村入户,在中心村开办“卫星工厂”,进贫困户家开设“家庭作坊”,建起了一条扶贫产业链。特别是今年以来,“卫星工厂”四面开花、“家庭作坊”百花争艳,就业岗位进村入户,脱贫就业网逐步成型。

如意袜业“家庭工厂”将自动化机械设备成规模安装进家,让贫困户不出家门实现就业,成为山东产业援疆促脱贫的一个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高祥)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