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为“绿”加油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来源:新疆经济报
2017-06-26 00:00:00
分享

克拉玛依是一个荒漠中建设出来的绿洲,一座因石油兴起的城市,一个值得令人慢慢品味的地方。

6月21日晚,当记者登上克拉玛依河的游船,两岸空气湿润、绿荫环绕、高楼耸立、灯火通明,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屹立在河两岸。

克拉玛依市委书记赵文泉说:“如今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克拉玛依正在加快城市转型步伐,朝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迈进。为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的吸附力,吸引各类发展要素聚集,助推城市转型。”

6月22日清晨,阳光炙烤着大地。记者来到克拉玛依市区西部外围的玛依托别荒漠生态保护区。这里曾经是一片戈壁荒滩,如今遍地是梭梭、红柳、骆驼刺等耐旱植物,四处充满了生命的颜色。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不断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如今玛依托别荒漠生态保护区的荒漠植被覆盖率已经从以前的10%增长到现在的20%以上,有些地方的植被覆盖率甚至达到了40%以上。我们采取了减少人为干预、封育,以原生态为基础,引入先进的生态植被恢复技术,有效防止土地沙化和加强植被防风固沙作用,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克拉玛依市农林牧业局林检局局长宋革新指着远方的荒漠植被向记者介绍。

记者从克拉玛依市荒漠生态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按照规划建设时序,到2030年,克拉玛依城市外围940.25平方公里戈壁荒漠规划区内沙漠化、植被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受损受威胁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或明显改善,届时将呈现出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市把生态建设与保护看得很重要。2012年—2015年,克拉玛依市依托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展了《生态绿地恢复和建设无(低)灌溉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研究,通过改造微地形等人工轻度干预措施以及运用少灌或免灌技术,提出了荒漠植被恢复和建设的集成模式和技术规范,对自然荒漠植被实施有效的恢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克拉玛依市人大将中心城区外围生态建设与保护(环城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作为一号议案,彰显了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及全市各族群众对建设美丽克拉玛依、宜居克拉玛依的期盼。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通过实施“大绿化工程”、“蓝天工程”、金龙湖应急水源地、九公里湿地治理、城北森林公园、西月潭戈壁森林公园建设等工程,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3.33万亩扩大到2016年的10.79万亩,增加了2倍多,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9.04平方米提高到11.62平方米,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自治区科技厅厅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张小雷说,克拉玛依市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从当初“没有草、没有水,连鸟也不飞”的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地。当前,克拉玛依开展的外围荒漠生态恢复与建设工作,在全疆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新疆全面推进荒漠生态恢复技术与建设工作树立了信心,提供了技术保障,意义重大。

据悉,根据规划,在近远期,克拉玛依市将实施玛河古道及玛依湖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工程,奎北铁路北侧活化沙地防风固沙工程、碳汇林东侧活化沙地沙产业建设工程、北部低山丘陵与山前戈壁荒漠生态保育工程、西戈壁地质公园景观保护与植被恢复工程,东环路东侧雅丹丘陵景观保护与植被恢复工程等多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克拉玛依为“绿”加油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