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医生:能吃苦,因为满身正能量

作者:张翼飞 来源:郑州晚报
2017-06-05 12:14:00
分享

援疆医生:能吃苦,因为满身正能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开在天山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所有的树都能长在戈壁滩上,胡杨在生长;不是什么人都能来援疆,而我们来了。”这是郑州市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朝霞,作为第九批“河南援疆干部人才”,踏上哈密的土地后,写下的《初识新疆》中的一段话。

哈密是郑州的对口支援单位。2016年底,经过层层选拔,张朝霞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援疆干部人选,2017年春节刚过,她就告别了家人、朋友和同事,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程。

让中医药文化在这里生根开花

2月21日,48岁的张朝霞从郑州到达了哈密,被分配在伊州区人民医院儿科,担任儿科的副主任。她和来自郑州的另两位援疆医生,要在这里度过一年半的时光。

伊州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下辖区,市政府驻地。河南的援疆干部来到这里工作,面对的最大难题首先就是语言障碍,像张朝霞这样经常坐门诊的尤其如此。

当地居民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居多,能听懂汉语的不多,能说一点的少之又少,医院也不可能配备专门人员来给她做翻译。门诊量大、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张朝霞只能把相邻科室的大夫叫过来,帮助沟通,而一般性问题,都是通过“身体语言”,比画着解决。她坚信微笑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随着一段时间的融合,她已经能听懂简单的当地语言了,通过与她的沟通,来治病的群众也学会了不少汉语。

除了门诊,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早上带着医院的年轻大夫查房。在郑州中医院时,讲究“疑诊从宽 确诊从严”,张朝霞通过查房,结合实例,从一个病例延展到相关的疾病给这里年轻大夫分析讲解,打开思路,把自己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从对大夫们进行专门的讲座培训,到手把手地教他们书写病历,帮助医院提升整体的“软实力”。

她每周二坐门诊,给病人开处方的时候,尽量开中药,普及中医中药常识。同时,她对一些患儿使用了针灸治疗、小儿推拿点穴等中医绿色疗法,更是立竿见影,口口相传后,大家都夸她医术高超,主动要求开中药的越来越多了。

她成了哈萨克族老妈妈最亲的“大女儿”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也是援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4月24日,伊州区的35名援疆干部人才来到柳州沟乡快乐克小区,与当地31户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

和张朝霞结亲的是一个70多岁的哈萨克族老妈妈,名叫马列番,虽然语言不通,但并不妨碍她们的情感沟通。看到老人家里人口多条件简陋,第一次见面,张朝霞就拿出200元钱给她,令老人非常感动。张朝霞专门购买了一个高档的养生壶,烧水喝可以去除水垢,这样老人就可以用它放心地煮奶茶喝了。

马列番煮好奶茶,第一个递给张朝霞,还让一同前来的当地干部把她的话翻译给张朝霞听:“虽然我已经有三个女儿,但从现在开始,她就是我的大女儿!她想吃什么,我都给她做!”

结亲之后,张朝霞经常去看望老人,给她买电风扇等生活用品,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让老人对这个“大女儿”难舍难分。

“能吃苦,因为我们都是有正能量的人”

伊州区昼夜温差极大,冬天寒冷漫长,夏天酷暑高温,经常风沙肆虐,年降雨量少得可怜,干燥的空气会导致初来乍到的内地人皮肤皲裂、鼻腔出血等。

初到新疆,要克服生活上的诸多不适应。比如饮食上,这边喜欢吃辣,吃牛羊肉,缺青菜,吃饭的时候土豆洋葱居多,口味重,吃多了容易上火。不到半年,张朝霞已经瘦了6斤,而同来的援疆干部,最多的都瘦了十几斤。但他们跟家里人通话的时候,都是“报喜不报忧”。

张朝霞告诉郑报融媒记者,郑州这次一共来了3名大夫。除了她,还有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妇产科的副主任医师女大夫杨东晓,以及郑州第七人民医院的男大夫王磊。

张朝霞说,亲朋听了她在新疆的情况后,很钦佩。“他们说,知道为什么援疆干部特别能吃苦,因为我们都是有正能量的人!”(张翼飞)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