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驻村工作队:“四个精心”精准施策农民技能培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4-14 14:32:11
分享

新疆大学驻村工作队:“四个精心”精准施策农民技能培训
学员踊跃回答问题 新疆大学驻叶丞相吐古其乡库库木巴村工作队。杨婷摄

新疆大学驻叶城县吐古其乡库木巴(12)村工作队紧紧把握就业技能大培训契机,采用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方式开办农民技能培训学校,秉持“四个精心”精准施策,夯实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稳定民心的基础。

精心组织,当好技能培训“领头雁”。工作队结合村情摸清底数,分层分类梳理出109名16—45岁的无业闲散人员和299名自愿参加学习的村民,依托村委会活动室开办农民技能培训学校,提高农村无业人员思想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工作队组织参训学员召开专题讨论交流会,做足思想工作,厘清思想认识,讲清楚开办农民技能培训学校的重要意义,在全村形成学技能、提素质,依靠自身本领迈上致富之路的共识。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讨办好农民技能培训学校的对策,成立吐古其乡库木巴(12)村农民技能培训学校领导小组,责成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居来提·司马义担任校长负责学校全盘工作,副队长李厚建任副校长协助校长统筹落实各项工作,队员阿斯甫江·吐尔逊担任教务长负责制定教学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和监督日常管理,工作队队员担任教员负责授课,村干部担任班主任负责后勤保障,建立管理责任体系,形成协调联动的负责机制,助力农民技能培训学校有序运转。

精心选配,争当基层培训“孺子牛”。从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精选政治坚定、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群众信服的10名优质师资力量,将授课教师个人经验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专职专责开展点对点单科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发挥驻村干部学历高、素质强、经验足的优势全员上阵,由2名博士、5名硕士组成“研究生讲师团”助力农民就业技能大培训,讲授基础汉语、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产业技术等知识;2名村干部讲授去极端化宣讲材料和农村实用技术;1名乡土人才传授农牧业种植养殖技能和务工职业技能,以稳定可靠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为农民技能培训学校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工作队队长居来提·司马义在备课时说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要把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带给乡亲们,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知识大餐。”

精心设置,丰富课程设计“调色板”。工作队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积极创设符合大众口味的授课方式,采取公共基础知识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学习政策与实用技能相结合、双语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优质师资与乡土人才相结合、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六结合”模式搭建培训平台,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做活教学课堂,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为村民上好每一堂课。课程设置以课堂教学为主,每天2小时的培训课程按照“1+0.5+0.5”的授课模式进行分配,授课教师1小时讲授基础汉语,半小时培训就业技能,半小时观看技能培训视频、红色电影、宣讲视频等影视资料,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大家的学习兴趣倍增。村民阿克孜·艾力在课堂上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能在村里聆听硕士、博士等高素质人才讲课很是难得,我一定会珍惜机会,多向老师们请教问题,积极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本领,为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心管理,担起培训实效“大管家”。为使培训取得明显成效,工作队建立落实学校管理、教室管理、课堂管理、学员考勤、多媒体设备使用等5项服务管理制度,采取积分制考核的方式量化学员激励标准,每日详细记录教学纪实台账和学员考勤,每周定期通报积分赋分情况,督促学员主动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工作队针对学员学习消化程度制定“培优补差”帮扶措施,为跟不上进度的学员“开小灶”,鼓励学员之间结成帮学对子,帮助他们并驾齐驱,确保知识储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教授基础汉语知识的授课教师阿斯甫江·吐尔逊说:“我们也希望利用这样的机会帮助村里的年轻人学到本事,能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找到致富的出路,带领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