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若羌县瓦石峡镇塔什萨依就业基地看到,20多名务工人员正在枣地里忙着修剪枣树。
今年以来,若羌县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促进企业吸纳更多南疆籍劳动者尤其是少数民族劳动者就业。经过前期用工情况摸底调研,组织开展劳务对接洽谈,签订劳务对接协议和开展用工技能培训等举措,吸纳934名南疆籍富余劳动力来若羌就业,保障了南疆籍劳动者就业权益。
在人均耕地不足1.3亩的和田市拉斯奎镇,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村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和输出。
和田市拉斯奎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麦麦提艾力·热黑木说:“根据和田市人民政府的安排,我这次带领了七十多名农民到若羌县羌都枣业公司务工。到了以后,农民工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安排,并对其进行了法律法规、维权、双语、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脱贫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解决了我们当地富裕劳动力就业转移。”
今年39岁的艾则孜·白尔迪是和田市拉斯奎镇农民,因为家里人多地少,入不敷出,平时只有靠打零工、干农活补贴家用。
“我们那儿人多地少,钱不好挣,来到若羌我们一起的四个人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承包了180亩红枣地进行管理,管理周期一般都是从4月份到11月份红枣采摘,这样算下来我们每个人紧紧8个月时间就可以挣三万多块钱。一年中剩下的4个月时间还可以再干点其他零活,一个人一年挣个4、5万块钱没啥问题。”艾则孜·白尔迪笑着说。
和田市拉斯奎镇农民 阿布都拉·合依提说:“政府统一组织我们到大企业务工,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收入,而且还使我们学到了许多先进的劳动技能,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若羌县农牧民人均收入连续八年位居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2016年农牧民人均收入突破三万元大关,达到30076元。但由于人口基数所限,若羌县各农场、公司、基地等用工单位普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窘境,影响了县域经济进一步充分发展。而南疆和田、喀什等地区人多地少,岗位稀缺,客观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经过双方政府协调沟通,将富余劳动力转移到若羌县,进行劳务输出,这样即缓解了若羌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也减轻了南疆地区精准扶贫的压力。
若羌县羌都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爱录说:“为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我企业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大量吸纳南疆籍务工人员。经过洽谈,组织和田农民工来我企业务工,从他们每年每户四千多元的收入增加到现在的四万多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即培养了一批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新型农民,又加强了社会管理和各民族的沟通与互进,为新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据了解,为了更好服务劳务人员,若羌县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要求,根据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两地劳务输出协议相关规定,将劳务输入纳入规范化管理,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详细登记劳务人员各类信息,分类发放《流动人口服务卡》,充分保证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实现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序,活跃南疆地区劳动力转移和技术流动。(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