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改委召开媒体座谈会

来源: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2013-09-04 20:02:31
分享

新疆发改委召开媒体座谈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右二)向媒体介绍新疆经济发展情况

9月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召开期间召开媒体座谈会,自治区发改委主任张春林向与会的中央、自治区、19个援疆省市的主要媒体介绍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并就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认真的介绍和回答。

他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充分把握和应对新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持“五个始终”,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全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央9号文的安排部署基本得到落实,“五个明显”的目标(到2015年力争使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各族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三年,是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三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是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时期之一,是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三年实现千亿元增长,由2009年的4277.1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7530.3亿元,年均增长11.5%,高于“十一五”平均增速近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位由2009年全国第30位、西部第12位,提高到2012年全国第10位、西部第8位。人均生产总值由2009年19942元提高到33909元(折合5372美元),年均增长10.3%,由2009年全国第20位提高到2012年第17位,西部第5位保持不变。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09年388.8亿元提高到2012年909.1亿元,年均增长2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绝对值列全国第26位、西部第8位保持不变,增速排位由2009年全国第31位、西部第12位,提高到2012年全国第4位、西部第3位。

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新疆特点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7.8:45.1:37.1转变为2012年的17.5:47.3:35.2,一产比重稳步下降,二产比重进一步提高。在差别化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初步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929.9亿元,增长1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居全国位次第25位,西部第7位保持不变。其中:非石油工业增加值增长21.8%,高出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3.9个百分点,居全国首位;非石油工业增加值占比升至50.6%,比2009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2012年,粮食总产达到1273万吨,连续五年增收,实现了区内平衡,略有结余;棉花播种面积2581.2万亩,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36%;皮棉入储量达406.5万吨,占全国棉花收储总量的62.5%。农业产业化程度持续提高,2012年经营组织达9300家,比2009年增加2038家。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由2000—2009年均增长0.74个百分点,提高到目前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44%,比2009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从2010年开始,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加速上行,连年递增超千亿元以上。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258亿元,是2009年(2827亿元)的2.2倍,比上年增长35.1%,增速与贵州并列全国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绝对值排位由2009年全国第25位,提高到2012年全国第24位,西部第7位保持不变。三年年均增长31.1%,累计完成投资1.45万亿元,比2000—2009年十年总和还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以防洪、灌溉、调水为主的水利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截止2012年底,地方已建成水库457座,总库容127.8亿立方米,比2009年库容增加27.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由2009年的5090.3万亩增加到2012的6467.6万亩,增长27%。高效节水总面积达到2150万亩,是2009年的2.2倍。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趋于完善。2012年底,全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76公里,比2009年增加1438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6万公里,比2009年增加1.52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4915公里,比2009年增加1077公里;民航通航里程已达17.6万公里,成为全国拥有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油气管道总里程达1.1万公里,比2009年增加1622公里。能源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2012年,新疆煤炭产量达到1.36亿吨,比2009年(8766万吨)增长55%;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952.1万千瓦,比2009年(1280万千瓦)增加1672万千瓦,增长1.3倍,进一步提高了我区电力供应保障水平。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等“疆电外送”工程实现开工建设,疆内骨干电网进一步增强,2012年底电网容量(2152.9万千伏安)是2009年(935.6万千伏安)增加了2.4倍,220千伏输电线路长度(14380千米)是2009年(6798千米)的2.2倍;新疆风电开发建设规模达到1050万千瓦,光伏发电开发建设规模达387万千瓦。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坚持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挂牌出让三塘湖煤田3个区块探矿权,迈出了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开发惠及各族人民群众的新步伐。积极参与央企改制合作,开创了地方参股央企、地方和央企合作的新模式。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工作纳入自治区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产业聚集效应初显成效。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2010—2012年进出口额年均增长22.1%,高于全国(20.5%)1.6个百分点。2012年新疆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51.7亿美元,增长10.3%,列西部地区第4位。三年来,新疆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9.71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

民生改善得到新提高。三年来,自治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始终保持在70%以上,累计支出4829亿元,年均增长29.7%。新建改建安居富民房82.87万套、定居兴牧房4.15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85.3万套,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80处,解决了300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修建农村公路近1.7万公里,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7.5万名历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由2009年的73.6%提高到2012年的84.7%,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34.3万“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14.3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得到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增速居全国前列。2012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21元,是2009年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394元,是2009年的1.6倍。

生态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 “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于新疆推进“三化”的进程之中。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基本完成;新疆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程启动;伊犁河、额尔齐斯河、艾比湖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全面展开。天然林保护、平原绿化、荒漠植被保护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周边沙漠化治理、“三北”四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沙化土地治理卓有成效。全疆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2.94%提高到2012年的4.24%,其中: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4.95%提高到23.5%。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成效初显,2012年乌鲁木齐入冬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为1995年有空气质量监测以来最好年份。

今年一季度,新疆实现生产总值1190.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1—5月,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农业形势良好、工业稳中有进、投资继续扩大、消费市场平稳、出口增势强劲、民生保障有力的良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60.17亿元,同比增长10.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30.89亿元,增长29.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330.45亿元,增长11.5%;进出口贸易总额90.3亿美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9.53亿元,增长12.6%。

二、大型企业大项目进展情况

(一)引进知名企业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入驻我区知名企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386家。其中:世界500强及外国知名企业(不含国内企业)34家,中国500强企业(不含金融、通信、交通类企业)113家,其它知名企业239家。

2012年引进知名企业36家。其中:中国500强企业5家,其它知名企业31家。

(二)中央企业投资情况

驻疆的53家中央企业在疆计划投资项目548个,广泛分布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化工、煤电、风电、水电、光伏、矿产资源开发、电信、建筑等领域,计划投资总额1.93万亿元。上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2381.65亿元。已完工项目62个,占计划投资项目的12.59% ;已开工项目181个,占计划投资项目的33.03% ;未开工项目共305个,占计划投资项目的54.38%。

(三)援疆省市国有企业投资情况

19个援疆省市的国有企业实施产业援疆项目共计59个,计划投资总额1724.5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7.98亿元。19援疆省市国有企业产业援疆项目取得一定进展,投资效果正在显现。

各援疆省市与自治区签署了冠名支持产业园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48家国家级开发区、39家产业聚集园区的结对关系。截至今年5月底,中央企业累计完成自治区地方项目投资2382亿元。2011—2012年自治区地方累计引进19个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2662个,实际到位资金2580亿元。今年上半年,自治区地方落实执行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1456个,实际到位资金879.5亿元,增长29.7%。援疆省市引进的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为受援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宜化、庆华、雅戈尔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新疆,大众汽车、三一重工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我区引进了一批立足资源优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项目,对加速我区特色产业集聚,推进新型工业化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煤炭深加工业围绕资源高效清洁利用集聚发展,引进并建成了兖矿60万吨醇氨联产、宜化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等项目,开工建设了庆华煤炭分质综合利用多联产等项目,加速推进了神华煤基新材料、华电准东煤炭分级分质综合利用等项目前期进程,为我区现代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石化产业引进建成了中石油乌石化100万吨PX等项目,开工建设了中石油阿克苏大化肥、奎山宝塔石化重油制烯烃芳烃等项目,加速推进了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超稠油加工技术改造及油品质量升级等项目,不断推进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度,有利推进了我区打造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及化学工业基地建设步伐。

有色金属深加工业以等量置换,淘汰内地产能形式,以准东为重点,引进并建设了东方希望电解铝、嘉润电解铝、其亚铝合金、神火铝合金等一批深加工项目,加速促进了我区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发展,为打造全国最大的铝制品深加工基地奠定基础。

钢铁业建成了宝钢八钢拜城钢铁基地,加速了新兴铸管300万吨特钢等项目建设进程,初步形成区域钢铁基地。

先进装备制造业引进建设了大众新疆生产基地乘用车、张化机重型非标压力容器制造、伊犁建能大型矿山机械制造、科新重装重型压力容器制造等项目,行业协作配套能力不断提升,满足疆内企业装备需求能力不断增强。

纺织业引进建设了阿克苏华孚色纺、巨鹰棉业棉纺生产线、新雅棉纺紧密纺、冠鑫棉纺15万锭棉纺生产线等项目,引进企业已成为打造建设石河子纺织工业城、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重要力量。

在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的有力支撑、带动和辐射下,我区工业经济稳步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初见成效。2012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929.90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地方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稳步提升,完成增加值900.53亿元,同比增长22.4%,高于全区9.7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增加值30.7%,比重不断增加。非石油工业增加值占比升至50.6%,产业稳步壮大,发展活力不断提升,跨越式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三、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整体部署,始终围绕“五个明显”、“一个确保”的目标,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十二五”期间,确保新疆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5年翻一番,超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五年完成36000亿元;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总额翻一番半,力争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一番。

一是加强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打牢发展基础目标,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加大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一批保护生态和支撑新型工业化的引调水工程,实现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调配;抓紧建设列入全国大中型水库规划的水库,有效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不断提高防洪、抗旱、保障供水控制调节能力;加强高效节水等农田水利建设,降低农业用水比重;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以建设交通大通道为重点,加快疆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国省干线公路、农牧区公路以及铁路、民航机场、管道建设,力争用5—10年时间,把新疆由国家交通网络末端,建成中国西部高速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中心。

二是抓好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能源资源开发转换。围绕建设“三基地一通道”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疆电外送”通道,大力推进煤制气外输管线建设,支持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推进原油通道建设,扩大原油进口份额。力争到“十二五”末,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2亿吨,电力总装机7750万千瓦,形成5000万吨原油(2012年新疆原油产量2670.68万吨。“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新疆原油产量3300万吨,进口原油1700万吨以上,区内生产和进口原油合计达到5000万吨)、1000亿立方天然气和煤制气(2012年新疆天然气产量253.23亿立方米,“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新疆天然气产量450亿立方米,煤制气产量600亿立方米,其中:伊犁煤制气300亿立方米、准东煤制气300亿立方米。新疆天然气和煤制气产量合计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1回750千伏输电线路输电规模为100万千瓦,1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输电规模为800万千瓦,1条±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输电规模为100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建成哈密—敦煌、哈密—沙洲—鱼卡—柴达木2条4回新疆与西北主网750千伏联网通道工程,外送电力400万千瓦;建设哈密南—郑州±800千伏、准东—四川成都±1100千伏、哈密北—重庆±800千伏共3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外送电力2600万千瓦。外送能力合计达到3000万千瓦)。

三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加快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挖掘新疆和周边地区的市场潜力,推动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向新疆转移;发挥开发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平台作用,力争在较短时间形成产业聚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管理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坚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形成新技术、环保型的开发冶炼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和产品提质升级,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建设绿色农牧产品、清真食品加工基地以及优质棉纱、棉布、棉纺织品和服装加工基地。

四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我国西部生态屏障。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处理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关系,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安排部署,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做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业农村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节能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进一步加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

五是大幅度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坚持民生优先,重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质量、高效率实施好民生工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加大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突出抓好以双语教育、职业教育为重点的基础能力和师资力量建设,到2015年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支持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加快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 毛卫华)

分享
标签: